-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善于理解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工作场合,聪耳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与同事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生活中,聪耳的人也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 例句
- 1. 他的聪耳使他能够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2. 她是一个聪耳的领导,总是能够听取员工的意见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 基本含义
- 指听觉敏锐、善于听取和理解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 基本解释
(1).使听觉灵敏。《国语·郑语》:“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 清 曹籀 《<龚自珍全集>序》:“草则菖蒲薢茩,聪耳而明目;茯苓茱萸,延年而耐老。”
(2).指听觉灵敏的耳朵。《墨子·兼爱下》:“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荀子·儒效》:“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坚白同异之分隔也,是聪耳之所不能听也,明目之所不能见也,辩士之所不能言也。”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有关聪耳的成语和词语,可以了解一些相关的成语,如“聪明才智”、“聪明过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聪耳的同学,总是能够听到老师讲的每一个字。2. 初中生:她的聪耳使她能够准确理解老师的教导,并取得了好成绩。3. 高中生:他的聪耳让他能够听到同学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4. 大学生:作为一个聪耳的学生,他能够听取不同观点的意见,并做出独立的判断。
- 故事起源
- 关于聪耳的故事来源于《史记·天官书》中的“聪明耳”一节。相传,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孔子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生中有一位名叫颜回的年轻人。有一天,孔子问颜回:“你听见了什么?”颜回回答说:“听见了雀鸟的叫声。”孔子接着问:“你听见了什么?”颜回回答说:“听见了蝉鸣的声音。”孔子再次问:“你听见了什么?”颜回回答说:“我听见了虫子在地下爬行的声音。”孔子听后非常高兴,对颜回赞赏道:“你的耳朵真聪明啊!”从此,聪耳这个成语就开始流传开来。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聪耳”的方法可以是将“聪”字和“耳”字分别与“聪明”和“听力”联系起来。想象一个聪明的人用他敏锐的听力来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 词语结构
- 聪耳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聪耳是由“聪明”和“耳朵”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听力非常敏锐,能够听到细微的声音,并且能够准确理解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交流和沟通中要注重倾听和理解对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