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守孝常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父母去世后,遵守各种礼仪和规定来表达对逝者的尊敬和思念之情。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和尊重。
- 例句
- 1. 他守孝三年,表达了对父母的深深思念之情。2. 她守孝期间,一直保持着严肃的神态。
- 基本含义
- 指尊重父母去世后的服丧礼仪,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 基本解释
◎ 守孝 shǒuxiào
[be in mourning] 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在家守孝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和亲情的价值观念,以及其他相关的成语和习俗。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说过“守孝”这个词,是指在父母去世后要遵守一些规定和礼仪来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思念之情。2. 初中生:我觉得守孝是一种传统的美德,我们应该尊重父母并在他们去世后遵守相应的礼仪。3. 高中生: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体现了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和尊重。
- 故事起源
- 守孝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制和家族观念。中国古代儒家文化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尊重父母是一种传统的美德。因此,守孝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守孝”与尊敬父母的行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孩子在父母去世后,遵循传统礼仪来表达对父母的敬意和思念之情的场景。
- 词语结构
- 守孝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守”和“孝”两个字组成。其中,“守”表示遵守、坚守,而“孝”表示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 详细解释
尊亲死后,服满以前,居住在家,断绝娱乐和交际,以示哀思,称“守孝”。《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却説那 刘大娘 到得家中,设个灵位守孝。”《红楼梦》第五四回:“前儿 鸳鸯 的娘也死了,我想他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他家去守孝。”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那时我的母亲刚死去不久,我的二哥正和我一起在家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