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现象的不稳定性、脆弱性或短暂性。常用于描述感情、友谊、幸福等方面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计划、安排或规划的不牢固性。
- 例句
- 1. 她的幸福像白絮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2. 这个计划太白絮了,没有任何实际可行性。
- 基本含义
- 指棉花或柳絮等白色的轻飘物,比喻容易被风吹散、轻易分离的东西。
- 基本解释
◎ 白絮 báixù
(1) [white cotton fibre]∶棉絮
棉衣太破,白絮都看得见
(2) [snowflake]∶飘舞的雪花
雪压冬云白絮飞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不稳定性、易分散性相关的成语,如“纸糊”、“朝三暮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来了,空中飘着白絮,像是下起了棉花雪。2. 初中生:这个友谊真的很脆弱,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像白絮一样散开。3. 高中生:他的计划太白絮了,没有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4. 大学生:幸福就像白絮,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要珍惜每一个时刻。
- 故事起源
- 成语“白絮”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两位朋友一起出行,途中遇到了一阵风,其中一位朋友身上的白絮被风吹散了,而另一位朋友身上的白絮却没有飞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容易被风吹散的,而有些东西则能够坚持不被外界干扰。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白絮的形象与不稳定、易分散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阵风吹过,白絮随即飞散的情景,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1).指棉花。 元 熊磵石 《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
(2).泛指白色花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刘寄奴草》:“花罢有白絮,如苦蕒花之絮。”
(3).比喻像白絮似的东西。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东风飘白絮,春雨湿红襟。”此喻杨花。 毛泽东 《冬云》诗:“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此喻白雪。 陈毅 《忆江南·莫干山纪游词》:“ 莫干 好,雨后看堆云。片片层层铺白絮,有天无地剩空灵。”此喻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