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凋刓常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经历困境后重新焕发活力的情景,也可用于形容人经历挫折后重新振作起来。
- 例句
- 1.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谷,他的事业开始凋刓,重新焕发了生机。2. 这座城市经历了战争的摧残后,凋刓成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
- 基本含义
- 凋谢的花朵重新开放。
- 基本解释
衰落;锐减。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兵兴已来,人散久矣。始欲导之以德,不欲驱之以刑。然而信有未孚,理有未至,曾无耻格,益用凋刓。小则综覈之权见侵於下辈,大则枢机之重旁挠於薄徒。” 宋 李纲 《论兵》:“乘战伐后,赋重人困,军伍凋刓。”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凋刓”相似的成语,例如“凤凰涅槃”、“重振旗鼓”等,以扩展你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来了,花儿凋刓后又重新开放了。2. 初中生:经历了失败后,他凋刓般地重新站起来,继续努力。3. 高中生:这个社团曾经经历了低谷,但现在正在凋刓,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 故事起源
- 凋刓最早出现在《淮南子·精神训》一书中。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范蠡的大臣,他曾经在楚王的朝廷中受到排挤,被贬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范蠡虽然经历了挫折,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最终,他重新回到了楚国朝廷,并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这个故事象征着范蠡经历困境后重新崛起的情景,被人们称为“凋刓”。
- 记忆技巧
- 你可以将“凋刓”想象成一朵花朵在经历凋谢后重新开放的样子,这样可以更加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凋刓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凋”和“刓”。
- 详细解释
- 凋刓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花朵凋谢后重新开放,恢复生机的景象。它寓意着生命力的顽强和希望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