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砍树为柴。《左传·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蓺,不抽屋,不强匄。” 孔颖达 疏:“不樵树,不伐树以为樵。”
- 基本含义
- 指樵夫砍伐树木的行为,比喻劳动勤劳、生活艰苦。
- 详细解释
- 成语“樵树”是由“樵夫”和“树”两个词组成的,樵夫指的是砍伐树木的人,树指的是树木。樵夫劳动艰苦,需要在山林中砍伐树木维持生计。因此,“樵树”这个成语比喻劳动勤劳、生活艰苦。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辛勤劳动的人或者生活艰苦的环境。比如可以用来形容农民辛勤劳作,或者形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艰辛。
- 故事起源
- 成语“樵树”源于《晋书·谢安传》中的故事。谢安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父亲谢朗是一位官员。谢朗在任职期间,有一次路过一片山林,看到一位樵夫正在砍伐树木,非常辛苦。谢朗感叹道:“樵夫的劳动真是辛苦啊!”后来,人们就用“樵树”来形容劳动辛苦的人或者生活艰苦的环境。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名词“樵夫”和名词“树”组成。
- 例句
- 1. 他从小就是个樵夫,一直在山里砍树。2. 在这个贫穷的山村,人们的生活真是樵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樵夫在山林中辛勤砍伐树木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将“樵树”与劳动勤劳、生活艰苦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劳动、勤奋、艰苦等相关的成语,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勤能补拙”、“艰苦奋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是个樵夫,每天都要在山里砍树。2. 初中生:这个农民真是个樵树,每天都要辛苦劳作。3. 高中生:他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打工,真是个樵树啊,生活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