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夷夏常用于形容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落后的地区,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的贫穷、落后等情况。例如可以用于描述某地的发展情况、比较两个地方的差距等。
- 例句
- 1.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夷夏,需要加大投资力度。2. 他的生活条件很夷夏,家里连电视都没有。
- 基本含义
- 指较为贫穷、落后的地方。
- 基本解释
(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 中国 境内的各族人民。《周书·于翼传》:“ 翼 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 冯君 焉。” 唐 刘禹锡 《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副夷夏会同之心。” 明 徐渭 《初入京瞻宫阙》诗:“域中夷夏极,天上帝王家。”
(2).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臺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夷然自若、夷为平地等,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附近的农村地区相对夷夏,他们的学校没有我们这么好。2. 初中生:与发达地区相比,我所在的城市还有些夷夏,但我们正在努力发展。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西部地区相对夷夏,需要加大对其经济发展的支持。4. 大学生:虽然我来自一个夷夏的农村,但我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 故事起源
- 夷夏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邶风·淇奥》中,原文为“夷夏淇澳,言维邦替。”其中的“夷夏”指的是不同地域的人民,表达了邦国之间的差距。后来,夷夏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地域差距。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夷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来到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他看到周围的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很差,他惊讶地说:“哇,这里真是夷夏啊!”
- 词语结构
- 夷夏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夷”和“夏”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夷夏一词源自古代中国的地理概念,夷指的是较为贫穷、落后的地方,夏则指的是较为富裕、文明的地方。夷夏成语用来形容地域之间的差距,表达一个地方经济、文化等方面相对较差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