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拒命的词语解释
拒命的意思
拼音:jù mìng    注音:ㄐㄨˋ ㄇㄧㄥˋ
使用场景
拒命一词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坚决不屈服于压力、威胁或者命令,宁愿选择死亡。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英勇、坚定的精神,表达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例句
1. 他宁愿拒命,也不愿意向那个恶势力屈服。2. 在面对压力时,他选择了拒命的勇气。
基本含义
拒绝接受命令,宁愿死亡
基本解释

抗命,不服从命令。《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唐 无名氏《王氏见闻·温造》:“﹝ 梁 人﹞又惧朝廷讨伐,因团集拒命者岁餘。”《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 高祖 建号于 太原 , 代州 王暉 拒命, 弘肇 攻破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陈夫人年谱》:“ 宗伯 已纳款, 宗宣 方在 桂林 拒命。”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拒命相关的成语,如“宁死不屈”、“宁死不辱”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于坚定信念和追求自由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宁愿拒命,也不做违法的事情。2. 初中生:他宁愿拒命,也不向欺凌他人的人低头。3. 高中生:在面对困难时,他选择了拒命的勇气,坚守自己的信念。
故事起源
拒命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将领项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面对秦军的强大压力,决定与秦军决战。在即将战败的关键时刻,项羽宁愿选择自杀,拒绝接受秦军的命令。这个故事成为了拒命这个成语的来源。
记忆技巧
记忆拒命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拒”字和“命”字分别记忆,拒绝接受命令、宁愿死亡的意思。2. 关联故事起源,想象项羽拒绝接受秦军的命令,宁愿选择自杀。
词语结构
拒命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拒”是动词,表示拒绝;“命”是名词,表示命令。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详细解释
拒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拒”指拒绝,不接受;“命”指命令、生命。拒命的基本含义是指宁愿死亡,也不愿意接受命令或屈服于他人。
(0)
诗文中出现“拒命”的诗词

次韵梁尉秦碑

六王失国四海归,秦皇东刻南巡碑。

法因史籀有增减,名与苍颉争飞驰。

自言功德可歌颂,黔首个个愚无知。

海神何故独拒命,风涛塞路蟠蛟螭。

群臣谄佞仙药远,死生治乱分两歧。

山灵不可守碑记,片段应作龟床支。

陵谷虽存世代异,耳目双被诞者欺。

只馀纸本落人世,千古遗臭东南崖。

我闻秦望最高峻,城域所见非昔时。

何山距县四十里,符合传记壮且奇。

众峰乃是子孙行,古木几换蛟龙枝。

指东作西未足怪,父老流传从小儿。

政如涂山玉帛会,漫不可考岁久之。

梁君吏隐年甚少,郁郁寸角初解麋。

裹粮挈榼访古迹,气味萧散如分司。

忽闻片石在绝顶,小篆无乃斯翁为。

手披荆棘诃虎兕,拄杖直叩山头皮。

模糊岂复有字画,此物及见秦乱离。

当时威势振天下,不言惨毒民嗟咨。

乘舆所至为刀锯,方岳何暇安礼仪。

关中屡弃百二险,历数浪指亿万期。

君臣乃尔自贤圣,鲠论不复相瑕疵。

陈迹安知百世后,樵夫牧子笑脱颐。

兴亡俄顷三叹息,抚掌重阅太史辞。

假使玉箸馀笔画,文过其实世所嗤。

早知金石不可恃,相君应悔燔书诗。

(0)

洪州歌·其六

相国临边节制高,春城小队簇旗旄。

日开南粤无拒命,翡翠生犀数贡毛。

(0)

克复林圯埔,在军中偶兴

鼙鼓连朝响未残,军中犹自著儒冠。

师因累捷威声壮,民为初降号令宽。

几处负隅犹拒命,频年杀贼不逢官。

元戎谁有书生胆,凿险缒幽路百盘。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