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拒命一词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坚决不屈服于压力、威胁或者命令,宁愿选择死亡。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英勇、坚定的精神,表达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 例句
- 1. 他宁愿拒命,也不愿意向那个恶势力屈服。2. 在面对压力时,他选择了拒命的勇气。
- 基本含义
- 拒绝接受命令,宁愿死亡
- 基本解释
抗命,不服从命令。《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唐 无名氏《王氏见闻·温造》:“﹝ 梁 人﹞又惧朝廷讨伐,因团集拒命者岁餘。”《新五代史·汉臣传·史弘肇》:“ 高祖 建号于 太原 , 代州 王暉 拒命, 弘肇 攻破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陈夫人年谱》:“ 宗伯 已纳款, 宗宣 方在 桂林 拒命。”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拒命相关的成语,如“宁死不屈”、“宁死不辱”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于坚定信念和追求自由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宁愿拒命,也不做违法的事情。2. 初中生:他宁愿拒命,也不向欺凌他人的人低头。3. 高中生:在面对困难时,他选择了拒命的勇气,坚守自己的信念。
- 故事起源
- 拒命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将领项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面对秦军的强大压力,决定与秦军决战。在即将战败的关键时刻,项羽宁愿选择自杀,拒绝接受秦军的命令。这个故事成为了拒命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记忆拒命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拒”字和“命”字分别记忆,拒绝接受命令、宁愿死亡的意思。2. 关联故事起源,想象项羽拒绝接受秦军的命令,宁愿选择自杀。
- 词语结构
- 拒命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拒”是动词,表示拒绝;“命”是名词,表示命令。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 详细解释
- 拒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拒”指拒绝,不接受;“命”指命令、生命。拒命的基本含义是指宁愿死亡,也不愿意接受命令或屈服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