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在鼓励、安慰和劝解他人时使用。它可以用来鼓励别人不要太过担忧,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也可以用来提醒自己要学会放下烦恼,积极面对困难。
- 例句
- 1. 他终于通过考试了,可以松一口气,放松心情,息肩了。2. 在工作之余,我喜欢听音乐和散步,这样可以帮助我息肩,放松自己。
- 基本含义
- 放下包袱,解脱心灵的负担。
- 基本解释
◎ 息肩 xījiān
[lay doun the burden]让肩头得到休息。比喻卸除责任或免除劳役
子驷请息肩于 晋。——《左传·襄公二年》
四海之内,始得息肩。——《南史·循吏传序》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放下、解脱相关的成语,如“解脱束缚”、“痛快淋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完成作业后,可以玩游戏,感觉很轻松,像息肩一样。2. 初中生:考试结束后,我感到很轻松,像放下了沉重的包袱,终于可以息肩了。3. 高中生:高考结束后,我感到非常解脱,就像放下了肩上的负担,真是一种息肩的感觉。
- 故事起源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个人叫荀卿,他的兄弟因为犯罪被囚禁,荀卿为了救兄弟,背负着一条巨大的石块,日夜奔走于各国之间,求助于各位国君。最终,他成功救出了兄弟,并放下了肩上的巨石。后来,人们用“息肩”来形容放下包袱,解脱心灵的负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肩膀”和“放下”相关的形象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背负着沉重的东西,然后突然放下,感受到肩膀的轻松和解脱。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表示放下肩膀上的负担。
- 详细解释
(1).卸去负担。《左传·襄公二年》:“ 郑成公 卒, 子駟 请息肩於 晋 。” 杜预 注:“欲辟 楚 役,以负担喻。” 汉 张衡 《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 汉 。”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俟息肩,则勉力赋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下官治 蜀 三年,辛勤万状,正苦息肩无日。”
(2).栖止休息;停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於诸 印度 建一伽蓝,使客游乞士,息肩有所。” 宋 余靖 《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 周而复 《纪念鲁迅先生百年诞辰》诗:“雄篇作匕首,战斗不息肩。”
(3).谓休养生息。《史记·律书》:“故百姓无内外之繇,得息肩於田亩,天下殷富。”《秦併六国平话》卷上:“生灵免涂炭之灾,兵师有息肩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