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严酷的刑法。《管子·七臣七主》:“数出重法,而不克其罪,则姦不为止。” 汉 贾谊 《新书·阶级》:“夫 望夷 之事, 二世 见当以重法者,投鼠而不忌器之习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元祐 、 绍圣 皆尝修《神宗实録》。 绍圣 所修既成,焚 元祐 旧本,有敢私藏者,皆立重法。”
- 基本含义
- 指重视法律,依法办事,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 详细解释
- 重法是由“重”和“法”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重”表示重视、严肃,强调对某种事物的认真程度;“法”表示法律。重法意指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依法办事,不违背法律法规。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强调社会公德、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社会文明建设。可以用于教育场合、法律宣传、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等方面。
- 故事起源
- 《汉书·刑法志》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重法的故事。西汉时期,有一次,刘邦听说丞相周勃的儿子犯了罪,他亲自去找周勃,并希望他能为自己的儿子免罪。周勃坚决拒绝了刘邦的请求,告诉他应该依法办事,不能因为亲情而违背法律。刘邦深受感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从此开始重视法律,重视依法办事。
- 词语结构
- 重法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时刻重法,不做违法的事情。2.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重法才能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重法”这个成语:1. 将“重”字与“法”字进行对比,表示对法律的重视。2. 将“重法”与“依法办事”进行联系,表示遵守法律,不违背法规。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体系,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重法,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2. 初中生:作为公民,我们应该重视法律,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3. 高中生:重法是我们作为一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依法办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