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严格的工作环境、严厉的父母教育方式、严酷的考试要求等。
- 例句
- 1. 这个老师对学生要求非常峻刻,总是严格要求他们完成作业。2.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一向峻刻,希望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
- 基本含义
- 形容严厉、严酷的样子。
- 基本解释
◎ 峻刻 jùnkè
[stern and harsh] 严厉苛刻
风俗峻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张释之的故事,了解他的政治观点和对当时政治状况的看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太峻刻了,每天都要写很多作业。2. 初中生:这个学校的纪律非常峻刻,迟到一分钟都会被罚站。3. 高中生:高考的要求很峻刻,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实习期间,我们实习单位的工作要求非常峻刻,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完成任务。
- 故事起源
- 《史记·张丞相列传》中有篇名为《张释之谏疏》的文章,讲述了张释之向当时的汉武帝上书劝谏的故事。张释之在上书中用了“峻刻”一词来形容当时的政治环境,意思是时政严峻,需要采取严厉的措施来治理国家。此后,“峻刻”逐渐成为描述严厉、严酷的形容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峻刻”与“严峻可怕”进行联想,因为“峻刻”形容的是一种严厉、严酷的样子,与“严峻可怕”有相似之处。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形容词
- 详细解释
(1).严厉苛刻。《汉武故事》:“上喜接士大夫……然性严急,不贷小过,刑杀法令,殊为峻刻。”《北史·恩幸传·王质》:“出为 瀛州 刺史,风化粗行,人庶畏服之;而刑政峻刻,号为威酷。”《宋史·滕中正传》:“ 中正 性峻刻,连鞫大狱,时议以为深文。”
(2).指文章严密深刻。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侍郎 张公 渊微 ……为文斩截峻刻,得 左 氏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