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 汉 桑弘羊 。《北史·高谦之传》:“仓储渐耗,财用将竭,诚 杨 氏献税之秋, 桑儿 言利之日。”
- 基本含义
- 指不懂事、不识趣的年轻人。
- 详细解释
- 桑儿是指年轻人,特指那些不懂事、不识趣的年轻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年轻人缺乏经验和理解力,行事不够成熟,不知道分寸和礼数。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年轻人不懂事、不懂规矩、不懂得尊敬长辈的行为。可以用在家庭场景、学校场景或者社会场景中。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与明代小说《水浒传》有关。小说中有一个叫杨雄的人,他是个年轻人,不懂事,不识趣,经常做出一些冒失和无礼的举动。后来,人们就用“桑儿”来形容这样的年轻人。
- 词语结构
- 桑儿是一个名词,没有固定的结构。
- 例句
- 1. 这个桑儿,不知道尊重长辈,真是太不懂事了。2. 年轻人要多学习,不要当桑儿,不要做出让人讨厌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桑儿”与“桑树”联想在一起。桑树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年轻的桑树是柔软的,容易折断。年轻人就像柔软的桑树,容易在不懂事的时候犯错。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明代小说《水浒传》,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深入理解“桑儿”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弟弟真是个桑儿,总是不听我的话。2. 初中生:同学们都说我是个桑儿,因为我经常犯一些小错误。3. 高中生:我不想当一个桑儿,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