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强辩。 晋 陶潜 《读史述·韩非》:“巧行居灾,忮辩召患,哀哉 韩生 ,竟死《説难》!”
- 基本含义
- 形容争辩激烈、锐利。
- 详细解释
- 忮辩指争辩时言辞激烈、锐利,双方都不肯退让,争论不休。
- 使用场景
- 忮辩常用于描述争论、辩论、争执等情况,强调双方意见激烈,不肯妥协。
- 故事起源
- 忮辩一词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犹水之就下也。水寒而求温,冰泮也。’孟子曰:‘善人之于善也,犹水之就上也。水热而求凉,忮忮然也。’”故事中,公孙丑和孟子就君子之道进行争辩,孟子用“忮忮然”形容善人对善行的追求,表达了他的观点。
- 词语结构
- 忮辩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忮”是形容词,意为锐利、激烈;“辩”是动词,意为争辩、辩论。
- 例句
- 1. 他们在会议上忮辩得面红耳赤,最后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2. 这两位律师在法庭上忮辩,争论的声音震耳欲聋。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忮辩”联想成两把刀交锋的场景,表示争论激烈、锐利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成语,如“争辩不休”、“争论不休”等,进一步丰富词汇,并了解更多关于争论、辩论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学在课堂上忮辩了很久,最后老师告诉我们要互相尊重对方的意见。2. 初中生:我们班同学在班会上忮辩,讨论如何改进学校的午餐质量。3. 高中生:我和同学为了选修课的问题忮辩不休,最终决定听从老师的建议。4. 大学生:在辩论赛中,我们团队与对手忮辩,展示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5. 成年人:在公司会议上,同事们忮辩了一个小时,最终达成了共识,制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