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平一词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心态或行为,表示他们能够保持冷静、稳定和平和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压力或挫折时能够保持镇定和冷静。
- 例句
- 1. 他平时不善言辞,但总能保持常平的态度。2. 面对困难,他始终保持常平的心态。3. 他的行为举止总是那么常平,让人觉得很安心。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言行举止恬淡平和,不激动,不急躁,不轻浮,保持内心的平静。
- 基本解释
(1).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 汉宣帝 时 耿寿昌 首创。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利源调度·常平》:“ 汉宣帝 时数丰稔, 耿寿昌 奏诸边郡以穀贱时增价糴入,贵则减价糶出,名曰‘常平’,此其始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常平》:“惠民之法,莫善於常平,然有法无人,胥归无益。”
(2).即常平仓。《宋史·食货志上》:“ 淳化 三年,京畿大穰,分遣使臣於四城门置场,增价以糴,虚近仓贮之,命曰常平,岁饥即下其直予民。” 北周 庾信 《羽调曲》:“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
(3).长期平衡。《新唐书·刘晏传》:“诸道巡院,皆募驶足,置驛相望,四方货殖低昂及它利害,虽甚远,不数日即知,是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自言如见钱流地上。”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庄子》这本著作,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观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会练习冥想,希望能够保持常平的心态。2. 初中生:考试前我会做一些放松的活动,以保持常平的状态。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努力保持常平的心态,不被紧张和焦虑所困扰。4. 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会提醒自己保持常平,保持积极的心态。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常平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篇》中,用来描述庄子的内心状态。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主张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而不是被外界的事物所困扰。因此,常平这个成语就体现了庄子的思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庄子的思想联系起来记忆常平这个成语。庄子主张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而常平正是表达这一思想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常平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常和平。常表示经常、常常,平表示平静、平和。这个结构简洁明了,容易记忆。
- 详细解释
- 常平一词源自《庄子·秋水篇》:“常平无事,而心常惧;平正无欲,而心常忧。”意思是说,平时没有事情,却常常担心;表面上看平正无欲,但内心却常常忧虑。这个成语强调了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