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在考试或竞争中获得成功,得到认可和晋升的情况。也可以用来赞美有才华、有成就的人。
- 例句
- 1. 他通过一番努力,终于登科成为一名知名的科学家。2. 她在全国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成功登科。
- 基本含义
- 指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授予功名或官职。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
[构成]
动宾式:登|科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和相关的成语,如“金榜题名”、“状元及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通过努力学习,成功登科,成为了班级的优秀学生。2. 初中生:他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获得冠军,这次胜利让他登科了。3. 高中生:她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功登科进入了一所名牌大学。4. 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他终于登科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 故事起源
- 登科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定期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进入官场。考生通过考试后,会被授予功名或官职,从而登上仕途之路。因此,登科成为形容考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的成语。
- 英文翻译
1.[旧] (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 pass civil examinations; receive government degrees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登科”:1. 将“登”字和“考”字联系在一起,想象考生通过考试后登上功名的舞台。2. 将“科”字和“举”字联系在一起,想象考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 词语结构
- 成语“登科”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登科 dēngkē
[receive government degrees] 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
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 唐 裴说 《见王贞白》诗:“共贺登科后,明宣入紫宸。”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 宋 司马光 《送崔尉之官巢县》诗:“登科如拾遗,举步歘千里。”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儿年九岁时,阿爷报登科。”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六篇:“ 唐 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
- 近义词
录取、考中、及第、中式、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