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见“ 红棉 ”。
- 基本含义
- 指红色的绸缎,比喻文章或诗词等表达的感情深沉、辞藻华丽。
- 详细解释
- 红绵是由红色和绵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红色代表着热情和热烈,绵则表示柔软和光滑。红绵形容文章或诗词的感情深沉、辞藻华丽,通常用来夸奖作品的优美和感染力。
- 使用场景
- 红绵常用于形容文学作品或诗词的写作风格,也可用于形容他人的口才或表达能力出色。此外,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感情表达十分深情动人。
- 故事起源
- 《史记·卷八十五·孔子世家》中有一则故事:孔子听到鲁国的一位宰相在朝堂上的辞章中写到:“臣红绵之矣。”孔子对此感到疑惑,不明白何为红绵。于是他询问身边的学生,学生们也都不知道。最后,孔子问到一个智者,智者解释说:“红绵是一种红色的绸缎,比喻文章或诗词的辞藻华丽、感情深沉。”孔子听后大为赞赏,从此将红绵作为表扬文学作品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的文章写得红绵,读起来让人心生向往之情。2. 她的诗词如同红绵一般,表达了她内心深沉的情感。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红色的绸缎,想象一幅华丽的画面,用来形容辞藻华丽的文章或诗词。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红袖添香”、“红颜白发”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画画很红绵,画出了美丽的花朵和多彩的世界。2. 初中生:这篇作文写得红绵,用了很多华丽的词语,让人读后印象深刻。3. 高中生:他的演讲词用词红绵,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