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宗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紇 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 紇 之罪,不及不祀。” 杜预 注:“远祖庙为祧。”《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圣人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民之则,而犹以是为未足也。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 晋 潘岳 《秋兴赋》:“龟祀骨於宗祧兮,思反身於緑水。” 唐 陆贽 《奉天改元大赦制》:“朕嗣守丕构,君临万方,失守宗祧,越在草莽。” 清 赵翼 《兕觥归赵歌》:“是宜什袭逾琼瑶,长与腊胔藏宗祧。”
(2).引申指家族世系;宗嗣;嗣续。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惟先王光有天下,必正我邦本,以立人极,建储贰以承宗祧,所以啟迪大猷,安固洪业,斯前代之令典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僕之卧薪尝胆者,固有日矣,但怜此褓中物,恐坠宗祧。” 何垠 注:“坠宗祧,覆宗灭嗣也。”《红楼梦》第一二○回:“小女 英莲 ,幼遭尘劫,老先生初任之时,曾经判断;今归 薛 姓,产难完劫,遗一子于 薛 家,以承宗祧。”
- 基本含义
- 指家族的血脉延续,后来也用来比喻事物的传承。
- 详细解释
- 宗祧一词最早用于指家族的血脉延续,后来也引申为事物的传承。它强调了家族血脉的重要性,以及事物在传承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使用场景
- 宗祧一词常用于描述家族的世代相传,也可用于描述文化、传统、技艺等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在现代社会中,它还可以用来形容企业、组织或团队的发展和传承。
- 故事起源
- 宗祧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宗祧》中,用于描述宗庙祭祀的传承。后来,它逐渐引申为家族血脉的延续和事物的传承。
- 词语结构
- 宗祧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宗”和“祧”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这个家族宗祧有序,世代相传。2. 这家企业宗祧不断,不断发展壮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宗族”的音节相似来记忆“宗祧”这个成语。同时,可以联想它的基本含义,即家族的血脉延续和事物的传承。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宗祧相关的文化、历史和家族传承的知识,了解不同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传统。还可以深入研究其他与传承相关的成语,如“世代相传”、“继往开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家族宗祧世代相传,我们都要珍惜家庭的传统。2. 初中生:这个古老的技艺已经宗祧数百年,我们要努力保护和传承它。3. 高中生:作为家族的继承人,我将努力延续宗祧,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4. 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企业要宗祧不断,不断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