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怨怒。 唐 元结 《乱风诗》之四:“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 基本含义
- 怨恨愤怒。
- 详细解释
- 怨奰是指怨恨愤怒,心中充满不满和抱怨。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持有强烈的怨恨情绪。
- 使用场景
- 怨奰常用于描述个人或群体对不公平待遇、委屈或冤枉的不满情绪。可以用于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愤怒和抗议。
-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十四年》:“公怨奰于鲁。”这句话出自《左传》中的一则故事。公元前572年,鲁国的宣公听信了奸臣的谗言,将郑国的贵族囚禁起来。郑国派使者前往鲁国,请求释放贵族。然而,宣公却对使者发怒,并将他们扔进了监狱。郑国的使者回国后,向国君报告了鲁国的不公行为,郑国国君非常愤怒,对鲁国怀有强烈的怨恨和愤怒。从此以后,“怨奰”成为了形容对不公正行为怀有愤怒和怨恨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怨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怨”和“奰”。
- 例句
- 1. 我对他的不公平待遇感到非常怨奰。2. 他心中充满了怨奰,但却无法发泄出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怨奰”与“怨恨愤怒”这个基本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另外,可以想象自己被不公正对待时的愤怒情绪,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怨奰相关的成语,如“怨天尤人”、“怨声载道”等。这些成语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怨奰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老师的批评感到怨奰,觉得自己被冤枉了。2. 初中生:他对同学的欺负感到怨奰,决定向老师报告。3. 高中生:我对这个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感到怨奰,希望能够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