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严厉弹劾。《汉书·张敞传》:“天子思 敞 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 敞 。 敞 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惧;而 敞 独笑曰:‘吾身亡命为民,郡吏当就捕,今使者来,此天子欲用我也。’”
- 基本含义
- 指对官员进行严肃的责备或指责。
- 详细解释
- 重劾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重”表示严肃或严重,“劾”表示责备或指责。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古代官员受到严肃的指责或审问的情况。现在,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人受到严厉的批评或指责。
- 使用场景
- 重劾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对官员、领导或其他人进行严肃的责备或指责的情况。它可以用于新闻报道、政治评论、社会讨论等各种场景中。
- 故事起源
- 重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这部古代史书中。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541年,齐国的国君齐宣公因为一些政治问题而被他的大臣们严厉指责。这个事件被称为“齐宣公之劾”,后来被引申为“重劾”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重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重”是形容词,表示严肃或严重;“劾”是动词,表示责备或指责。
- 例句
- 1. 他因为贪污受到了重劾。2. 在这次会议上,一位领导对他的工作进行了重劾。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重劾这个成语:1. 将“重”字与严肃、严重联系在一起,表示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严肃的责备。2. 将“劾”字与责备、指责联系在一起,表示这个成语的动作是对某人进行责备或指责。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历史和政治感兴趣,可以进一步研究齐宣公之劾这个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政治和责备相关的成语,如“革职”、“举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因为上课迟到被同学们重劾了。2. 初中生:学生会主席因为管理不善被全校学生重劾。3. 高中生:政府官员因为贪污腐败受到了社会的重劾。4. 大学生:校长因为大规模违规招生被教职工和学生重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