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玉镮的词语解释
玉镮的意思
拼音:yù huán    注音:ㄧㄩˋ ㄏㄨㄢˊ
使用场景
常用于赞美人的高尚品德和美好人格,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美好和优秀。
例句
1. 他的品德高尚,如同玉镮一般,受到大家的一致赞扬。2. 这幅画的色彩搭配和构图都十分出色,简直是一幅玉镮般的作品。
基本含义
指玉石镮,一种古代的玉饰品,形状像镜子,用于挂饰。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光辉照人。
基本解释

(1).玉制的耳环。 唐 张籍 《蛮中》诗:“玉鐶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一本作“ 玉环 ”
(2).马勒环的美称。 宋 苏轼 《南乡子·赠田叔通舞鬟》词:“绣鞅玉鐶游,灯晃帘疎笑欲收。”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玉器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玉器的种类、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像玉镮一样光辉照人。2. 初中生:他的行为举止总是那么优雅,就像佩戴着一枚玉镮一样。3. 高中生:她的声音清澈明亮,就像一枚玉镮,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4. 大学生:他的品德高尚,宛如一枚玉镮,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故事起源
成语“玉镮”最早出现在《诗经·周颂·瞻卬》中:“玉镮深矣,独不见兮。”古代的玉饰品玉镮形状像镜子,用于挂饰,因其光泽明亮,被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光辉照人。
记忆技巧
将“玉镮”与高尚品德和美好人格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佩戴着一枚闪亮的玉镮,光辉照人,代表他的高尚品德。
词语结构
主语 + 玉镮
详细解释
成语“玉镮”来源于古代玉器,镮是一种古代玉饰品,形状像镜子,用于挂饰。因为玉石质地纯净,光泽明亮,所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光辉照人。形容人的美德和品质出众。
(0)
诗文中出现“玉镮”的诗词

菩萨蛮

玉镮坠耳黄金饰。轻衫罩体香罗碧,缓步困春醪。

春融脸上桃。花钿从委地。谁与郎为意。

长爱月华清。此时憎月明。

(0)

姚黄

黄河南畔伊川北,姚家宅是真花窟。

古来多少豪奢儿,埋却千莺万莺骨。

中央精粹得之多,西方秀气来相和。

天与明光常借日,水宫暗脉正通河。

春风如酒半酣时,谁教谷雨报花期。

司马坂前娇半启,洛阳城内人俱知。

姚家门巷车马填,墙头墙下人差肩。

花上红绡都蔽日,花傍翠幕恰如烟。

玉面儿来争供帐,锦袍郎去斗抛钱。

无人不说姚花好,费却春功亦不少。

日长风暖绿梢低,坐上金仙困将倒。

曲尘饼剂和香檀,何以贮之承露槃。

烂锦脱来嫌太艳,鲜衣染就欲骖鸾。

君看此花肌肉丰,一尺馀高千万重。

妆面深藏青步障,宝冠斜堕碧霞丛。

步摇好称钗凤凰,玉镮犀佩珠鸣珰。

帝女何缘心好道,阿娇安用金为房。

绀窠累栖舒雁雏,沈烟喷出狻猊炉。

一种养成馀意态,千花瘦尽春肌肤。

峨峨一器攲且倾,覆杯难辨钟与觥。

染以鲛绡求正色,叩之玉挺希宫声。

魏家红共牛家碧,迭霸花中耸高格。

如今俛首甘下风,九十种中为第一。

此花莫似武昭仪,出得宫来不画眉。

情貌欲为狐媚态,衣裳却是比丘尼。

杨妃本是倾国身,脱却红襦号太真。

河水欲濡头上髻,马嵬犹著旧时裙。

物色一定犹可疑,人心多变宜难知。

容易莫评真与欺,貌或如是心或非。

君不见老庄有深意,万物之中最防伪。

(0)

南乡子.用前韵赠田叔通家舞鬟

绣鞅玉镮游。灯晃帘疏笑却收。

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更且檀唇点杏油。

花遍六么毬。面旋回风带雪流。

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种柳应须柳柳州。

(0)

蛮中

铜柱南边毒草春,行人几日到金麟。

玉镮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

(0)

岁暮寄仲兄用东坡和子由苦寒见寄韵

雪后北风起,岁暮临新年。

言念客中人,何日方当还。

旅食恐不周,多病凋丰颜。

一月两寄书,一书五六篇。

告我客中事,略有好因缘。

县令与之游,我闻心喜欢。

吾兄本书生,所馀惟青毡。

明哲贵保身,思退慎进前。

出处各有时,请看墀与壖。

乐道毋忧贫,仰不愧于天。

且待春风至,万物同新鲜。

寄以敝狐裘,副以苍玉镮

翘首望南云,新雁将北旋。

(0)

送尚医陈通政南还

东风吹花驻芳甸,都门此日开郊宴。

车马争来四岸闻,冠裳自结倾城饯。

借问饯者云是谁,为儒十载方为医。

逃名未得潜庐岳,授诀应曾饮上池。

少年宠食王官禄,白首归田叹知足。

磬折非辞彭泽腰,倦飞欲振祁奚䠱。

由来出处本难同,佩玉镮金仕已雄。

君不见男儿读书破万卷,至今落落犹泥中。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