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纸制的衣服。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纸谱》:“山居者常以纸为衣,盖遵释氏云,不衣蚕口衣者也。然服甚煖,衣者不出十年,面黄而气促,絶嗜慾之虑,且不宜浴,盖外风不入而内气不出也。亦尝闻造纸衣法,每一百幅用胡桃、乳香各一两煮之。不尔,蒸之亦妙。如蒸之,即恒洒乳香水,令热熟阴乾,用箭干横卷而顺蹙之……近士大夫征行亦有衣之,盖利其拒风于凝沍之际焉。”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五丈观音》:“ 转智 不御烟火,止食芹蓼;不衣丝棉,常服纸衣,号 纸衣和尚 。”
(2).古代的一种纸制的简朴殓服。《宋史·方技传下·甄栖真》:“室成,﹝ 甄栖真 ﹞不食一月,与平民所知敍别,以十二月二日衣纸衣卧砖塌卒。”《元史·塔本传》:“癸卯立春日,宴羣僚,归而疾作,遂卒。是夕星殞,隐隐有声。遗命葬以纸衣瓦棺。”
(3).迷信用品。旧俗为死者焚化之纸制衣服。
- 基本含义
- 形容贫穷潦倒,衣着单薄。
- 详细解释
- 纸衣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纸指的是纸张,衣指的是衣服。纸衣原指用纸做的衣服,形容贫穷到连衣服都穿不起,衣着单薄。后来,纸衣也用来形容生活贫困、生活困苦的人。
- 使用场景
- 纸衣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经济状况非常困难,生活贫困。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生活状态,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地区或社会群体的贫困程度。
- 故事起源
- 纸衣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叫李靖的人,他曾经是一位贫穷的士兵,经常穿着破烂的衣服。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仙人,仙人看出了他的善良和勇敢,并赐予他一件纸做的衣服。李靖非常感激,他穿上了纸衣,从此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这个故事传承下来,纸衣成为了形容贫穷潦倒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纸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家境贫困,每天只能穿着纸衣过日子。2. 这个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很多人都穿着纸衣。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纸衣这个成语与穿着单薄、贫穷潦倒的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纸做的衣服,表示这个人非常贫穷。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贫困、生活困苦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纸衣成语的理解,例如“穷得只剩下破裤衩”、“一贫如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家很穷,只能穿纸衣去上学。2. 初中生:这个地方的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很多人都穿着纸衣。3. 高中生:她从小就生活在贫困中,穿着纸衣度过了童年。4. 大学生:在这个贫困的山区,很多人还穿着纸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