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宏词 ”。制科名目之一,始于 唐 , 宋 、 金 等朝亦相沿。制科,科举时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中者即授官。”《旧唐书·裴度传》:“ 贞元 五年进士擢第,登宏辞科。”《宋史·选举志二》:“ 景德 后……惟吏部设宏词、拔萃、平判等科如旧制。”《金史·选举志一》:“宏词科试詔、誥、章、表、露布、檄书,则皆四六;诫、諭、颂、箴、铭、序、记,则或依古今体,或参用四六。”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 钦叔 苦学博览,无不通,尤长於四六。南渡,擢南省魁,復中宏词。”参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卷二。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辞宏大、雄辩有力。
- 详细解释
- 宏辞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宏指宏大、广阔,辞指言辞、辞章。它形容言辞宏大、雄辩有力,能够表达出深远的意义和强烈的感情。
- 使用场景
- 宏辞常用于形容辞章之辩,文章之辞。可以用来形容演讲、文章、辩论等方面的辞章雄辩有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赞赏。
- 故事起源
- 宏辞最早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一段故事。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辞章之士,他的辞章宏大、雄辩有力,被人称为“宏辞”。相如的宏辞让人们深受感动和启发,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 词语结构
- 宏辞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宏”和名词“辞”组成。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宏辞激昂,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2. 这篇文章用宏辞犀利的语言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本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宏辞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演讲者站在高台上,用宏大、雄辩有力的辞章向观众传递信息,引起共鸣和赞赏。
- 延伸学习
- 学习宏辞这个成语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言辞辩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辞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讲课宏辞激昂,我们都很喜欢听。2. 初中生:他的辩论宏辞有力,成功地说服了观众。3. 高中生:这篇文章用宏辞犀利的语言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本质,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