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遗句常常出现在纪念逝者的文章、纪念碑、墓志铭等场合。同时,人们也经常在演讲、写作、讨论等场合中引用遗句,以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深度。
- 例句
- 1. 他的遗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成为了后人的座右铭。2. 这本书收录了许多名人的遗句,非常有意思。
- 基本含义
- 指逝去的人留下的话语或文字。
- 基本解释
(1).遗漏句子。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姊妹皆晓文义》:“五妹最喜予尺牘,一日妹倩至,偶诵一札无遗句。”
(2).亡者的诗文。 唐 柳宗元 《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之二:“频把琼书出袖中,独吟遗句立秋风。”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余尝集二人遗句,名之曰《南金録》。”《宋史·隐逸传上·林逋》:“及 逋 卒, 諮 适罢三司使为州守,为素服,与其门人临七日,葬之,刻遗句内壙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以下内容来扩展对遗句这个成语的理解:1. 阅读名人的遗言和遗诗,了解他们的思想和人生观。2. 学习其他与遗句相关的成语,如“遗臭万年”、“遗珠弃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告诉我,爷爷临走时说了一句遗句,让我们要好好学习。2. 初中生: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了一句遗句,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3. 高中生:我们在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了一些遗句,表达对校园生活的怀念。4. 大学生:我在论文中引用了一句名人的遗句,来支持我的观点。
- 故事起源
- 遗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古代,很多有才华的人在临终前都会留下一些话语或文字,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想。这些遗言往往被后人视为宝贵的财富,被广泛传颂和借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遗句这个成语:1. 将“遗句”与“留下的话语或文字”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临终前留下一句话,这句话成为了他的遗句。2. 将“遗句”与“纪念逝者的文章、纪念碑、墓志铭”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的遗句被刻在墓碑上,作为对他的纪念。
- 词语结构
- 遗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词序。
- 详细解释
- 遗句是由逝去的人留下的话语或文字,通常是在他们生前的作品中。这些遗句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哲理或感悟,能够传递出一种思想或信念。遗句常常被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也可以用来引用和借用他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