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取得利益或享受好处后,还愿意留下一部分给他人,表达他的慷慨和善良。
- 例句
- 1. 他虽然得到了很多好处,但是他总是懂得余桃,乐于分享。2.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不仅关注自己的利益,也懂得余桃给予他人。
- 基本含义
- 指留下一些好处或利益给别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慷慨和分享的成语,如“慷慨解囊”、“乐善好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朋友一起吃水果,我把剩下的苹果余桃给了他。2. 初中生:我们班同学经常互相帮助,大家都懂得余桃。3. 高中生:在竞赛中,他虽然得到了第一名的好处,却依然懂得余桃,与其他同学分享经验。
-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中的故事讲述了庄子与阿衡的对话。庄子告诉阿衡,吃剩下的桃子是食用者的,剩下的桃核是给予者的。这个故事通过桃子和桃核的比喻,表达了庄子的思想观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余桃”与“慷慨分享”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吃剩下的桃子,却将桃核留给他人,展现出他的慷慨和善良。
- 词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 详细解释
- 成语“余桃”源自《庄子·逍遥游》:“余桃者,食之者也。余阿衡者,受之者也。”意为吃剩下的桃子是食用者的,剩下的桃核是给予者的。引申为留下一些好处或利益给别人,表示慷慨大方,乐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