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翊善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特别适合用来表达对他人行善行为的赞赏和鼓励。例如,在教育场合,老师可以用翊善来教育学生要善良、乐于助人;在社交场合,可以用翊善来表达对朋友或他人的善行的赞赏;在领导者发表演讲时,也可以用翊善来强调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
- 例句
- 1. 他经常翊善,乐于帮助他人。2. 这个组织号召大家共同翊善,为社会做出贡献。
- 基本含义
- 指助人为善,积极行善的意思。
- 基本解释
(1).辅翼人之善行。 前蜀 杜光庭 《慰册庙号表》:“考 唐尧 翊善之名,遵 虞舜 盛明之号。”
(2).官名。 唐 太子官属有赞善大夫, 宋 改为翊善,于亲王府置之,掌侍从讲授。 明 太子官仍称赞善,王府官有纪善。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持宪储闱·翊善》:“ 宋 朝王府之官,多省不置,别置翊善,曰某王府翊善,盖古王傅之任,而轻其名位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善行相关的成语,如“行善积德”、“助人为乐”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翊善,帮助同学解决问题。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翊善,关心老人和孤寡儿童。3. 高中生:翊善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 故事起源
- 翊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昭公在位时,国内出现了大饥荒。昭公将自己的粮食分给了贫苦的百姓,同时也鼓励贵族们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他的这种行为被后人称为翊善,成为了一个褒义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左手举起一面旗帜,上面写着“翊善”,表示他积极参与到善行中,辅助他人行善的形象。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翊”和“善”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翊善是由“翊”和“善”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翊”字意为辅助、帮助,“善”字意为善良、好。翊善的基本含义是指积极辅助他人行善、帮助他人做好事。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善行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人,共同建立一个和谐善良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