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错误、失误或失败后,人们感到羞愧不安、内心懊悔的情景。
- 例句
- 1. 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回到办公室后,垂目站在角落里,一言不发。2. 面对老师的批评,小明垂目不语,表达出他的懊悔和谦卑。
- 基本含义
- 低头不敢抬起眼睛,形容惭愧、羞愧或恐惧。
- 基本解释
照顾。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严辛》:“ 辛 曰:‘他日望臺下垂目。’ 刘公 曰:‘汝主正当隆赫,我何能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垂目”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低头不语”、“愧不敢当”等,加深对惭愧、羞愧或恐惧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后,垂目站在教室里,感到非常后悔。2. 初中生:小红因为对朋友说谎而感到内疚,她垂目不敢抬起眼睛,向朋友道歉。3. 高中生:在演讲比赛中临场发挥失误,小李垂目站在台上,感到非常羞愧和惭愧。
-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曹参的大夫,他的医术高明,深受人们的敬重。一天,曹参正在给人看病,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喊:“来人,来人!有人死了!”曹参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赶到现场。当他看到死者时,他心中感到非常惋惜和自责,因为他认为死者的病只要稍微用心治疗,就可以避免死亡。曹参深感自己的医术还不够精湛,于是他垂下眼睛,不敢抬起,表达了他内心的惭愧和懊悔。从此以后,人们用“垂目”来形容因为犯错或失误而感到羞愧和懊悔的情景。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成语“垂目”:1. 将成语的字形与含义联系起来,垂目的形象是一个人低头不敢抬起眼睛,形容惭愧、羞愧或恐惧,可以想象自己在犯错后感到内疚和羞愧的情景。2. 可以将成语与相关的故事或情景联系起来,例如曹参医术不精湛导致某人死亡的故事,帮助记忆成语的起源和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式成语,由动词“垂”和名词“目”组成。
- 详细解释
- 指人因感到惭愧、羞愧或恐惧,而低头不敢抬起眼睛,表现出内心的懊悔和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