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养仁一词常用于教育、道德和品德的讨论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素质。
- 例句
- 1.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养仁意识。2. 他一直坚持养仁的原则,从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 基本含义
- 培养仁德之心,修养人格品质。
- 基本解释
培养、积累仁德。 汉 焦赣 《易林·归妹之咸》:“文君之德,养仁致福。”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仁德相关的成语,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公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养仁,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养仁是一种美德,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需求。3. 高中生:养仁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 故事起源
- 《论语·八佾》中有一段对话:“子曰:‘养吾浩然之气,恒山修禅,无忧也无惧;养吾愉悦之心,以恒山修禅,无忧也无惧。”这段对话中的“养吾浩然之气”和“养吾愉悦之心”被后人解释为“养仁”。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强调了修养仁德之心的重要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养仁”与“修养善良、宽厚、仁爱的品质”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修养自己的品德时,像是在养一颗善良的心。
- 词语结构
- 养仁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养”表示培养、修养,第二个字“仁”表示仁德之心。
- 详细解释
- 养仁是指培养和修养仁德之心,即培养善良、宽厚、仁爱的品质。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培养,以成为一个有仁德之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