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穉孙”。幼孙;小孙儿。 宋 陆游 《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诗之二:“洗脚上牀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 宋 陆游 《小市莫归》诗:“爱酒行行访市酤,醉中亦有穉孙扶。”
- 基本含义
- 指年幼无知、不成熟的孩子。
- 详细解释
- 稚孙成语中的“稚”指年幼,无知;“孙”指孩子。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年幼无知、不成熟的孩子。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年幼或者经验不足,还不具备成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 故事起源
- 稚孙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齐物论》。故事中,孔子有一次和弟子们一起行走在山间,看到一棵大树。孔子问他的弟子:“你们看这棵树,它的年龄有多大?”弟子们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孔子又问:“那你们知道它的年龄吗?”弟子们纷纷表示不知道。孔子说:“这棵树已经有300年的历史了,但它仍然像个稚孙一样,没有长大。”这个故事通过树木的外表年轻而内心成熟的形象,寓意了人的外表可能年幼,但内心却能拥有成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构成,没有特殊的词序。
- 例句
- 1. 他虽然年纪轻,但思想成熟,一点也不像个稚孙。2. 这个学生虽然年幼,但他的表演技巧已经非常成熟,一点也不像个稚孙。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稚孙”与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成长、成熟相关的成语,如“学富五车”、“温故知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虽然才五岁,但他的画画技巧已经很厉害,一点也不像个稚孙。2. 初中生:虽然他只有十三岁,但他的思维非常成熟,一点也不像个稚孙。3. 高中生:尽管他才十六岁,但他的决策能力非常成熟,一点也不像个稚孙。4. 大学生:虽然他还是个大学生,但他的见解非常独到,一点也不像个稚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