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将问题、任务、资源等分为两个相等或相似的部分,以便更好地处理或解决。也可用于形容对立、矛盾或分歧的双方。
- 例句
- 1. 他善于将复杂的问题二分,分而治之。2. 这个项目的预算需要二分,一半用于研发,一半用于市场推广。
- 基本含义
- 将整体划分为两部分,分成两半。
- 基本解释
(1).春分和秋分。《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 杜预 注:“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文选·左思<魏都赋>》:“阐钩绳之筌绪,承二分之正要。” 李善 注:“二分,春、秋之中者也。”《元史·世祖纪三》:“敕二分、二至及圣诞节日,祭星于司天臺。”
(2).分而为二。 晋 郭璞 《江赋》:“源二分於 崌 崍 ,流九派乎 潯阳 。”
(3).犹言两份。 唐 徐凝 《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 扬州 。” 宋 苏轼 《水龙吟·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4).十分之二,二成。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今青苗有二分之息,而不谓之放债取利,可乎?”《元史·成宗纪四》:“ 江 南佃户私租太重,以十分为率减二分,永为定例。”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二分”相关的成语,如“一分为二”、“分庭抗礼”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把蛋糕二分,一半给弟弟,一半给妹妹。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将这个问题二分,分别找出两个解决方法。3. 高中生:历史学家常常将历史事件二分为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来研究。4. 大学生:在心理学中,人的性格常被二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类型。
- 故事起源
- 成语“二分”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篇中,原文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一句,被解释为“不计较别人是否了解自己,不生气”,即将自己的心情分成两半,不让外界的因素影响内心的平静。后来,“二分”逐渐演变为形容将整体分割为两个相等或相似部分的意思。
- 英文翻译
1.dichotomia; dichotomy; {天} (春分, 秋分) equinoctial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二分”的发音与“而分”相连,联想到将整体分成两半的意思。另外,可以将“二分”与数学中的二分法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二分属于动词短语,由“二”和“分”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二分是一个数学概念,意味着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在成语中,二分常用来形容将一个整体或问题分割成两个相等或相似的部分,以便更好地处理或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