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仔细审察。《后汉书·郎顗传》:“陛下宜审详明堂布政之务,然后妖异可消,五纬顺序矣。” 宋 叶适 《应诏条奏六事》:“诚先明其意,则国之所是可斟酌而定,议论趋向可审详而决,课功责效可岁月而待。” 清 方苞 《删定<荀子><管子>序》:“余少时尝妄为删定,兹復审详,凡辞之繁而塞、诡而俚者,悉去之。”
(2).熟知,知道。《礼记·经解》“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姦诈” 唐 孔颖达 疏:“言君子之人,若能审详於礼,则奸诈自露,不可诬罔也。”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若然者,吾审详矣,杀汝父是 申兰 ,杀汝夫是 申春 。”
(3).审理上报。《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杨巡道 受了财物,准了诉状下去,问官未及审详,时值万寿圣节将近,两司里头例该一人賷表进京朝贺。”
- 基本含义
- 仔细地审查和详细地考察。
- 详细解释
- 审详是由动词“审”和形容词“详”组成的成语。动词“审”表示审查、审理,形容词“详”表示详细、详尽。审详的基本含义是仔细地审查和详细地考察。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 使用场景
- 审详常用于形容对文书、材料、问题等进行仔细的审查和详细的考察。它可以用于描述对一个计划、方案或者观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也可以用于形容对一个人的思想、言行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 故事起源
- 关于审详的故事起源并没有具体的记载。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人们对事物认真观察和仔细研究的需求有关,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细致、全面的思维方式。
- 词语结构
- 动词+形容词
- 例句
- 1. 他对问题非常审详,从不马虎对待。2. 在制定计划之前,我们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审详分析。3. 这篇文章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审详的考察,值得一读。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审详”这个成语拆分成两个字记忆,动词“审”表示审查,形容词“详”表示详细。通过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可以帮助记忆整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审详”的用法和例子。同时,可以尝试将“审详”这个成语运用到具体的场景中,提高对该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在写作业之前审详题目,才能写得好。初中生: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需要审详一下才能给出答案。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们要审详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大学生:我对这个研究课题进行了审详的研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