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退託 ”。1.退让;谦逊。 宋 苏轼 《赐许将辞免恩命不允诏》:“渴闻讜论,少副虚怀,而乃退托无能,力辞旧物,既非所望,其可曲从?” 宋 叶适 《栎斋藏书记》:“又其自以为櫟者,真无用於世矣,非退託而云也。” 宋 戴埴 《鼠璞·十五国风二雅三颂》:“《周颂》之荐宗庙,告神明,称述祖宗功业,极其形容;自称曰‘惟予小子’、‘閔予小子’、‘曾孙篤之’,皆谦冲退托。”
(2).退避;畏缩。 明 李贽 《答刘敬台书》:“ 五台 天下名山,又是 文殊菩萨 道场,即身在异域不能履其地者,犹神以游之;乃咫尺而甘心退託,其无志可知也。”
(3).退身寄托。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 域 闻古大臣之佐其君以有为……及其治定功成,然后有所退託焉以自适。”
- 基本含义
- 放弃、撤销托付的责任或权力。
- 详细解释
- 退托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退”指放弃、撤销,“托”指托付、委托。退托的含义是指放弃或撤销托付的责任或权力。这个成语常用于表示放弃某种职责、权力或责任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退托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比如工作、学习、家庭等。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无法胜任某项工作或任务时,可以使用退托来表示放弃或撤销自己原本托付的责任。另外,在家庭中,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无法承担某项责任时,也可以使用退托来表示放弃这个责任。
- 故事起源
- 关于退托的故事记载不多,但有一则关于退托的成语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官员被皇帝委托管理一项重要的工程项目,但他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发现自己无法胜任这项工作。他认真考虑后,决定退托这个责任,以免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他向皇帝请辞,并解释了自己的原因。皇帝听后,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接受了他的辞职请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无法胜任的任务时,及时退托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 词语结构
- 退托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退”是动词,表示放弃、撤销;“托”是名词,表示托付、委托。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 1. 他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位,于是选择退托。2. 在面对困难时,有时候退托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 记忆技巧
- 要记忆退托这个成语,可以将“退”字和“托”字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原本托付了一项工作给另一个人,但后来他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项工作,于是选择退托,放弃这个责任。通过将这个故事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退托相关的成语,比如“退避三舍”、“退而求其次”等。了解更多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你提高汉语水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数学太难了,不想做数学题了,我要退托数学。2. 初中生:我原本答应帮朋友代写作业,但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只好退托了。3. 高中生: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志愿者活动,但后来发现自己无法胜任,只好退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