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折中;适中。《新唐书·长孙无忌传赞》:“严严 申公 ,功名始终。 文皇 题品,信谓酌中。”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严求》:“然羣校多从禽,聚饮近野,或搔扰民庶。上欲纠之以法,而方藉其材力,思得酌中之计,问於 严求 。” 清 林则徐 《覆议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惟茶叶歷年所销,自三十餘万担至五十餘万担不等,现在议立公所,酌中定制,不许各夷逾额多运,即为箝制之方。”
- 基本含义
- 在两者之间斟酌选择合适的中间方案或办法。
- 详细解释
- 酌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酌”表示斟酌、选择,“中”表示中间、适中。酌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两个不同的选择或方案时,通过斟酌权衡,选择一个合适的中间方案或办法。
- 使用场景
- 酌中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形容在面对两个相对立的选择时,找到一个折中、适中的方案。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工作中的决策、家庭中的抉择、学习中的取舍等等。
- 故事起源
- 酌中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的平津侯主父列在接受齐国王的封赏时,面对两个选择:一是接受高官厚禄,但要背离自己的原则;二是坚守原则,但要失去官职和利益。主父列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一个既能保持原则又能保住官职的中间方案。这个故事成为了酌中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酌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音节成语,其中“酌”和“中”都是单音节词。
- 例句
- 1.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酌中处理,既要考虑到利益,也要兼顾原则。2. 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我们要学会酌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酌中”与“斟酌选择合适的中间方案或办法”相关联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尝试用自己熟悉的场景或例子来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酌中”相关的成语,例如“两全其美”、“取舍”等等,以扩展对折中、权衡取舍等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玩具店里,我在两个喜欢的玩具之间酌中选择了一个。2. 初中生:在选课时,我要在学习和兴趣之间酌中,找到一个平衡点。3. 高中生:在大学专业选择上,我要在自己的兴趣和就业前景之间酌中考虑。4. 大学生:在实习和学业之间,我要学会酌中,既要获得实践经验,又要保持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