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考核官吏的政绩。《汉书·京房传》:“ 房 奏考功课吏法。” 唐 元稹 《授萧祐兵部郎中制》:“课吏陟明,诞若攸职。”《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话説 湖南 抚臺本想借着这回课吏,振作一番,谁知闹来闹去仍旧闹到自己亲戚头上,做声不得。”
- 基本含义
- 指纠正官吏错误、违法行为的行为。
- 详细解释
- 课吏是由“课”和“吏”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课”指纠正、训斥,“吏”指官吏、公务员。课吏的含义是对官吏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和训斥,以维护法纪和公平正义。
- 使用场景
- 课吏一词常用于批评和指责官员的不当行为,特别是违法乱纪的行为。在公众舆论中,可以用来表达对腐败和不公的不满,呼吁对官员进行纠正和惩罚。
- 故事起源
- 课吏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员管理制度。在古代,官员执法和行政权力较大,但也容易滥用职权和腐败。为了遏制这种现象,民间出现了一种对官员进行纠正和训斥的行为,即课吏。后来,课吏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官员不当行为的批评和指责。
- 词语结构
- 课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固定结构。
- 例句
- 1. 这个官员接受了巨额贿赂,应该受到严厉的课吏。2. 媒体曝光了这个官员的腐败行为,引起了公众的课吏声浪。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课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老师在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表示对学生错误行为的纠正和训斥,类似地,课吏也表示对官员错误行为的纠正和训斥。
- 延伸学习
- 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官员制度和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课吏了我,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2. 初中生:学校开展了一次课吏活动,让我们了解官员的职责和纪律。3. 高中生:这位官员涉嫌受贿,应该接受法律的课吏。4. 大学生: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对腐败行为进行课吏,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