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论断的词语解释
论断的意思
拼音:lùn duàn    注音:ㄌㄨㄣˋ ㄉㄨㄢˋ
使用场景
论断可以在日常生活、学术讨论、辩论比赛、写作等各个场景中使用。无论是在与他人交流时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在写作中对事物进行评价,论断都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的论断非常准确。2. 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基本含义
对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推论判断。
(2) (名)经过推论所作出的判断。推出论断。(作宾语)
[构成]
并列式:论+断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论断相关的词语和成语,如“判断”、“评价”、“断言”等。也可以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了解不同领域的论断方法和技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我仔细思考后做出了正确的论断。2. 初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对这个问题的论断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同。3. 高中生:我在写作文时,通过论断来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4. 大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论断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可以用来得出科学的结论。
故事起源
《汉书·李广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广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军,他有一天在山上看到一只鹿,他下令士兵射击,但没有一箭命中。李广大声说:“论箭术,我不如李广;论箭术,我不如李广。”这个故事中的“论箭术”逐渐演变为“论断”,用来形容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
英文翻译

1.inference; judgment; thesis

记忆技巧
可以将“论断”拆分为“论”和“断”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作为一名裁判或评委,在进行比赛或评审时需要进行论断,即对参赛选手或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
词语结构
论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论”是动词,“断”是动宾短语。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对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
详细解释

◎ 论断 lùnduàn
[predicate;conclusion;inference;judgement; thesis] 断定或肯定为一种性质、属性或特性
逻辑的效用是用一个单一的实例来论断对其一切同类型事物都是真的
(1).推论判断。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然至疑难处,輒掩卷自思,及有所得,多出儒先论断之外。”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史记于序事中寓论断》:“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 太史公 能之。” 阿英 《关于<中国小说史略>》:“在研究过程中,怎样探索倾向影响,阐明艺术特征,然后自抒卓见,作出合理的分析论断。”
(2).指论证断定。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前言》:“论断《左传》成书年代,首先要引 崔述 《洙泗考信録餘録》。”
(3).判决罪案。《明史·刑法志一》:“其杂犯大小之罪,悉依赎罪例论断。”

近义词

结论

(0)
诗文中出现“论断”的诗词

挽袁昶联

为臣当忠,为子当孝,予小臣孤忱可表,男儿死耳复何言,叹群公抱火自焚,兵盗潢池,尘惊辇毂,九重天呼吁难闻,痛京津大好家居,几被纤儿轻撞破;

如箭在弦,如鲠在喉,古遗直卓行无惭,父老谈之犹动色,幸圣主宣纶追奖,冤衔东市,庙食西湖,亿万载英灵永护,倘史册从公论断,莫将名士概生平。

(0)

挽李鸿章联

贱子于人间利钝得失,渺不相关,独与公情亲数年,见为老书生穷翰林而已;

国史遇大臣功罪是非,向无论断,有吾皇褒忠一字,传俾内诸夏外四裔知之。

(0)

磨剑

宝剑谁能识,霜锋汨没中。

雌雄凭论断,利钝在磨砻。

流水鸣秋涧,寒窗走夜虹。

防身兼许国,何处有丰功。

(0)

过济宁有作

孤城忽见济宁州,今日重惊得顺流。

飘泊未须论断梗,别离何许谢行舟。

醉乡方忆金龟酒,月夜仍怀紫绮裘。

一曲棹歌天已暮,凭谁唤起谪仙游。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