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前言 qiányán
(1) [uttered words]∶以前说过的话
前言不搭后语
背弃前言
(2) [introduction;preface;foreword]∶作者对作品的引言,通常用以说明下面要说的和写的主题和范围
- 近义词
媒介、序言、引子、弁言、序论、绪论、绪言
- 反义词
正文、后记
- 英文翻译
1.preface; foreword; introduction
- 详细解释
(1).前人的言论。《国语·晋语四》:“夫必追择前言,求善以终。”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若復谓之诬罔,则前言往记,皆为弃物,无用之地。”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始余作此编,盖即前言往事,辨证发明,以庽劝戒之意。”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二:“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
(2).以前说过的话。《论语·阳货》:“ 偃 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唐 刘禹锡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昔事因成继和以寄苦怀》:“忽忆前言更惆悵,丁寧相约速悬车。” 所云平 史超 《东进东进》第七场:“ 陈将军 ,听说省 韩 终于撕下伪装,背弃前言,出动大军向 黄桥 进攻了?”
(3).文体名。刊印在图书正文前面,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经过和资料来源等或对图书内容加以评介。 曹靖华 《采得百花酿蜜后》:“总之,这些前言、后记,可以说是交给读者的一把开门入室的钥匙吧。”
- 基本含义
- 指说话或写文章时,前后两句话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没有衔接。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讽刺、批评别人在表达时没有逻辑、没有条理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或写文章时没有重点,没有条理。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晋书·王敦传》。当时有一个叫王敦的人,他说话常常前后不搭配,不连贯。有一次,他在演讲中说了一句前后不搭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嘲笑。
- 词语结构
- 前言不搭后语的结构是“前言+ 不搭+ 后语”。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前言不搭后语,让大家都感到困惑。2. 这篇文章写得很乱,前言不搭后语,根本看不懂作者的观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前言和后语分别与不同的场景或物体联系起来,再想象它们不搭配的样子,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前后不一”、“前言后语”等,来提高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今天上课前言不搭后语,我们都不知道她要教什么。2. 初中生:他的作文前言不搭后语,读起来一点也不流畅。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混乱,前言不搭后语,无法理解作者的观点。4. 大学生:他的演讲前言不搭后语,让整个会场都感到困惑。5. 成人:这本书的章节安排前言不搭后语,读起来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