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霜期来临的消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 河北 人谓之‘霜信’, 杜甫 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胡道静 校证:“白雁非普通之白化个体,而为另一独立雁种,盖今称‘雪雁’者是。” 金 元好问 《药山道中》诗之二:“白雁未衔霜信过,青林闲送雨声来。”
(2).霜期。 元 萨都剌 《三益堂芙蓉》诗:“只恐 淮 南霜信早,絳纱笼烛夜深看。” 清 厉鹗 《九月十三夜月》诗:“江声喧岁稔,霜信压秋残。”
- 基本含义
- 霜信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冬天的寒冷天气给人们带来了冰冷的感觉,也可以形容人心冷漠、无情。
- 详细解释
- 霜信源自《楚辞·离骚》:“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霜信的含义是霜降之后,大地上的白露已经结成冰,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寒冷、冰冷的感觉。引申为人心冷漠、无情。
- 使用场景
- 霜信可以用来形容冬天的寒冷天气,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冷漠无情。在写作、演讲和日常对话中,可以使用霜信来形容寒冷的天气或者描述人的冷漠态度。
- 故事起源
- 霜信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词文化。在古代,诗人们经常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霜信这个词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用来形容冬天的寒冷天气和人的冷漠无情。
- 词语结构
- 霜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 例句
- 1. 冬天的早晨,霜信凝结在窗户上,让人感到格外寒冷。2. 他对别人的困难总是漠不关心,真是一副霜信的态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形象化记忆来记忆霜信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周围都是结满霜的景象,这样就能够记住霜信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霜信相关的诗词,了解更多关于冬天、寒冷和冷漠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的时候,霜信把大地都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2. 初中生:他的冷漠态度让我感受到了霜信的寒冷。3. 高中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都带着霜信的态度对待他人。4. 大学生:冬天的寒冷天气让人感受到了霜信的冷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