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击衣的词语解释
击衣的意思
拼音:jī yī    注音:ㄐㄧ ㄧ
使用场景
击衣可以用来形容各种各样的恐惧或惊恐场景。例如,在一个鬼故事中,当主人公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听到奇怪的声音时,他可能会感到击衣;另外,当人们在面对危险或不确定的事情时,也可以用击衣来形容他们的害怕表情。
例句
1. 当他听到那个可怕的故事时,不禁击衣发抖。2. 在黑暗的森林里,他感到一阵寒意,整个人都击衣发抖。
基本含义
指人们因为恐惧而衣服打颤,形容非常害怕的样子。
基本解释

春秋 末 晋 人 豫让 事 智伯 , 智伯 甚尊宠之。及 智伯 为 赵襄子 等所灭, 豫让 立志必为报仇而死,以报 智伯 。乃变名姓为刑人,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两次行刺 赵襄子 ,未成而自杀。自杀前,要求 赵襄子 给衣服而击之,以示报仇之意。“ 襄子 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 豫让 。 豫让 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 智伯 矣!’”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后因以“击衣”为报仇的典实。 清 吴兆骞 《赠孔叟》诗:“击衣不得心自哀,置铅无成目空矐。”

延伸学习
除了击衣,还有许多与害怕相关的成语,比如“心惊胆战”、“惊弓之鸟”等。可以进一步学习这些成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当我听到那个吓人的故事时,我感到击衣发抖。初中生:在那个阴森的房间里,我不禁击衣发抖。高中生:他在面对那个恐怖的场景时,击衣发抖的样子让人不寒而栗。
故事起源
击衣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的《演翁操》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夜晚行走时,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吓得他衣服都打颤了。这个故事成为了击衣这个成语的来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击衣”与“害怕”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面对恐惧时,他的衣服因为害怕而发抖,这样就可以帮助记忆击衣的含义。
词语结构
击衣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击”是动词,表示打击、敲打的意思;“衣”是名词,表示衣服。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们因为恐惧而衣服发抖的情况。
详细解释
击衣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们因为害怕而衣服发抖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恐惧或惊慌时的状态,表达极度害怕的心情。
(0)
诗文中出现“击衣”的诗词

夜捕蜰虫为蠼螋所啮

负盘狡狯工弥缝,运筹帷幄须大攻。

死党相结袭吾后,援兵忽来百足虫。

蜂虿之毒不可玩,壮士之腕岂容断。

焦头烂额为上客,变生肘腋真难测。

将指被伤左股夷,临死豫让还击衣

负盘坐视不能救,一举手间成粉齑。

吁嗟乎是何虫豸敢作慝,君不见豆入牛耳夏建德。

(0)

烈士行

谐乐无疾奏,清识无急觞。

若论壮士志,澒洞为中肠。

剖掷当君前,中有一寸霜。

击衣呼豫让,向风刎田光。

交者不利身,差胜轻薄行。

微躯不自惜,破胆与谁尝。

(0)

赠孔叟

孔叟侠者今白头,横戈曾事当阳侯。

十年困顿蠮螉塞,五月不脱羔羊裘。

征南幕府久零落,犹复雄名动寥廓。

绝域魂销白雁书,沙场力尽斑丝槊。

击衣不得心自哀,置铅无成目空矐。

可怜丧乱识凫毛,敢道精诚生马角。

万里苍茫故国悲,侧身天地何时归?

乡梦已迷三楚道,蛮烟休望九疑开。

此日相逢把君手,倚仗班荆抚西缶。

感旧应怜鬓上霜,悲歌且酌尊中酒。

入关萧永正漂零,思赵廉公已衰朽。

半酣起舞何慨慷,俯眉敛迹空摧藏。

丈夫失意会如此,君今那必哀穷荒。

(0)

豫让

知遇恩深一死轻,击衣溅血足心惊。

龙门取合荆轲传,孤负千秋义士名。

(0)

了不了语·其一

龙去拔髯嗟帝远,鹤归留语笑人非。

庞涓死怨悲题树,豫让酬恩喜击衣

(0)

豫让桥

国士感知己,能将七尺轻。

击衣譬已报,吞炭气难平。

漳水西风急,邢台落日晴。

千秋石桥上,过客马犹惊。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