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职和姓名的旗幡。多用绛帛粉书。品官则借衔题写曰某官某公之柩,士或平民则称显考显妣。另纸书题者姓名粘于旌下。大敛后,以竹杠悬之依灵右。葬时取下加于柩上。《周礼·春官·司常》:“大丧,共铭旌。” 唐 李白 《上留田行》:“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举铭旌。”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哱叛》:“铭旌字,谁结个灵堂掛?” 郭沫若 《满江红·天外人归》词:“高树铭旌三叩首,跪参导弹孤哀样。”
- 基本含义
- 铭记在心,永远怀念。
- 详细解释
- 铭旌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铭”意为铭记、铭刻,第二个字“旌”意为旗帜、纪念碑。成语的基本含义是铭记在心,永远怀念。它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记忆深刻,无法忘怀。
- 使用场景
- 铭旌常用于描述对逝去的亲人、伟大的先人、重要的历史事件等的深刻怀念和纪念。它可以用于书信、演讲、纪念碑等场合,表达对过去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 故事起源
- 成语“铭旌”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这篇古代文献中。故事讲述了鲁国的襄公去世后,他的臣子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和品德,竖起了一块碑石并在上面刻下了“铭旌”二字。这个故事成为了“铭旌”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成语“铭旌”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复杂的词组或短语。
- 例句
- 1. 他对逝去的父亲始终铭旌在心。2. 这座纪念碑铭旌着那些为国家献身的英雄们。3. 我们应该铭旌历史,不忘过去的教训。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铭旌”的技巧是可以将其与纪念碑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站在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前,仰望上面刻着“铭旌”二字,以此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成语“铭旌”的用法和相关的故事,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化杂志或参考网络资料。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会铭旌老师对我的教导。2. 初中生:我们应该铭旌先烈的牺牲精神。3. 高中生:历史的铭旌会引领我们向前。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铭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