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佛道的词语解释
佛道的意思
拼音:fú dào    注音:ㄈㄨˊ ㄉㄠˋ
使用场景
佛道这个词语通常用于讨论宗教、哲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时,佛道常常被提及。此外,佛道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具有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或修行方式。
例句
1. 他的思想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元素,可以说他是一个佛道之士。2. 这座寺庙是佛道文化的重要象征。
基本含义
佛道是指佛教和道教,代表了中国传统宗教和哲学思想的两大主要流派。
基本解释

(1).佛法之道。《法华经·序品》:“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於深山,思惟佛道。”《后汉书·西域传论》:“至於佛道神化,兴自 身毒 ,而二 汉 方志莫有称焉。”《晋书·王恭传》:“王闲用兵,尤信佛道,调役百姓,修营佛寺,务在壮丽,士庶怨嗟。”
(2).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议者戏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为佛道……入判司为饿鬼道。’”
(3).佛教与道教的并称。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二富室疏财》:“散施贫民及助修佛道观宇,一钱不留於家。”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佛教和道教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这两个宗教和哲学流派的知识,以了解更多关于佛道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告诉我,佛道是中国古代的两个宗教。2. 初中生:佛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3. 高中生: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经常会讨论佛道的影响和相互关系。4. 大学生:佛道的思想和修行方式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故事起源
佛道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当时佛教和道教同时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独立发展。由于两者有一些相似的思想和修行方式,所以逐渐形成了佛道这个概念。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佛”和“道”两个字形象化地与佛教和道教的象征物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词语结构
佛道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佛”和“道”两个字组成。
详细解释
佛道是中国文化中常用的一个词语,它指代了佛教和道教这两个重要的宗教和哲学流派。佛教强调通过修行和慈悲心来达到解脱和觉悟,追求涅槃。道教则主张顺应自然,修炼内丹,追求长生不老。佛道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两者的相互融合或并存,也可以指代一种和谐共处的状态。
(0)
诗文中出现“佛道”的诗词

宝镜三昧歌

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宜善保护。

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不齐,混则知处。

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

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

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形相睹。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

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

终不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

迭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

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

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

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

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

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

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

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

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

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

以有惊异,黧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

箭锋相值,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

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

不顺不孝,不奉不辅。潜行密用,如愚如鲁。

但能相续,名主中主。

(0)

龟头山

我闻龟头山,乃在麻城县。

东离八十里,高峻远先见。伸?向南行,欲矫仍俯颤。

巨吻谽谺张,穹脊坼纹现。

锐峰尾突扬,垂陇足深浅。

戴石被介甲,嘘云零雨霰。

彷佛洛书出,峍兀海鳌抃。

绵延地一舍,巇崄行不遍。

形貌肖灵真,活动生孽变。

不知在何时,传自旧俗谚。

窃食太仓米,官耗岁常荐。

粪田东义州,丰肥最淮甸。

天心恶馋暴,猛风激飞电。

霹雳振颔下,凿去唇一片。

地灵锁趺爪,骨死永不转。

至今涎沫凝,石乳方气扇。

文皇避暑亭,过此暂留恋。

试剑斩石裂,马迹尚可辨。

禅寺傍龟峰,兵火燬楼殿。

罗汉遗脚踪,锦绣生采绚。

虎跑清泉涌,飞瀑日光炫。

矮碧千年松,不盈一尺羡。

石面开小莲,或白或如茜。

佳草解百毒,重楼袅金线。

二级四楼垂,三级九丝练。

雌雄骈发处,群草停蔓莚。

有蛇白花纹,刚尾插石健。

直立长丈馀,吐气毒炽煽。

飞禽触即僵,随吸下供膳。

又有鳖皮蛇,褊阔类街面。

尾尖首如狗,吐丝草头缠。

人行犯其丝,逐啖恣所便。

曾遇五猎犬,一犬被其咽。

腹饱痴不动,四犬怒咬穿。

野人舁入市,山海经未传。

白艾最可妙,土产入贡献。

低叶拂婆娑,大叶展葱茜。

草深妨长茂,耘耨如治佃。

端午官采刈,禳毒先祭墠。精制似纯绵,■疾胜瞑眩。

一炷火力透,贯串速如箭。

暖具作毡褥,裹膝疗寒倦。

僧名张化主,铃响起塔院。

遂名佛道艾,且可充赠饯。

此事得之谁,罗判吏陈宪。

(0)

十四科头·其十二境照不二

禅师体离无明,烦恼从何处生?

地狱天堂一相,涅盘生死空名。

亦无贪嗔可断,亦无佛道可成。

众生与佛平等,自然圣智惺惺。

不为六尘所染,句句独契无生。

正觉一念玄解,三世坦然皆平。

非法非律自制,翛然真入圆成。

绝此四句百非,如空无作无依。

(0)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第十六章明魔怨·其十六

君不见大道寂寞叵思寻,通融万象尽皆深。

一切恬然无起灭,颠倒分别并从心。

智者求心无处所,茫然绝相离贪淫。

了了分明何所见,犹如病眼睹空针。

若人体知颠倒想,不为妄苦所漂沈。

世间诸法如阳焰,行者慎莫致怨嫌。

恒以空心而反照,无上佛道亦能任。

行路难,路难微妙实无双。

若识六情空非有,众魔结贼自然降。

(0)

大乘赞十首·其六

内见外见总恶,佛道魔道俱错。

被此二大波旬,便即厌苦求乐。

生死悟本体空,佛魔何处安著?

只由妄情分别,前身后身孤薄。

轮回六道不停,结业不能除却。

所以流浪生死,皆由横生经略。

身本虚无不实,返本是谁斟酌?

有无我自能为,不劳妄心卜度。

众生身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著?

但无一切希求,烦恼自然消落。

(0)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二○七

心心智通,佛佛道同。十方圆满,八面玲珑。

施时也三乘教备,坐处也一切法空。

应供而来有不受之受,度世而出得无功之功。

动而常静,用时弥冲。

处处不乖兮水中夜月,物物斯应兮华上春风。

因缘和合而生,生不可生生。影生于形,响生于声。

森罗万像从峥嵘,虚空廓落无亏盈。

杳杳冥冥,灵灵明明。是其中之精,非其外之情。

见本家旷古之佛,得自己广大之经。

湛兮若存无迹像,善恶不我相随行。

物物现成观自在,人人具足常不轻。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