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屈志常常用于表达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放弃自己的理想或抱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困难而迷失了方向,不再追求自己的目标。
- 例句
- 1. 面对困难,他屈志了,放弃了自己的梦想。2. 尽管遇到了很多挫折,但他从不屈志,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目标。
- 基本含义
- 屈服于困难,放弃志向。
- 基本解释
谓曲意迁就,抑制意愿。《楚辞·九章·思美人》:“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李弘度 常叹不遇, 殷扬州 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 南朝 梁武帝 《征庾詵庾承先诏》:“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邹鲁 《丁未镇南关之役》:“然时不我与,屈志事仇,食其禄有年矣。”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例如“志士仁人”、“志同道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考试中屈志了,不再努力学习了。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屈志,要坚持自己的梦想。3. 高中生:他因为家庭的困难而屈志了,放弃了上大学的计划。4. 大学生:面对挑战,我们不能屈志,要勇往直前。
- 故事起源
- 屈志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秦策二》。故事中,秦国的大将军白起曾经被任命为将军,但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放弃了自己的志向,成为了一个平庸的官员。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在困难面前退缩。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屈志”记忆为“屈身志向”,意味着在面对困难时放弃自己的志向。
- 词语结构
- 屈志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屈”和“志”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屈志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屈”意味着屈服,放弃,而“志”表示志向,抱负。屈志的意思是在面对困难或逆境时放弃自己的志向或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