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蒙语“大”的音译。《明史·李成梁传》:“ 土蛮 部长 一克灰正 纠 把兔儿 、 炒花 、 花大 等三万骑,约 土蛮 诸子共驰 辽阳 挟赏。”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译音无定字》:“《李成梁传》前称大委正,后称一克灰正,亦是一人。蒙古语大为伊克,亦曰一克;委灰音相似也。”原注:“《王崇古传》 俺答 妻一克哈屯,盖其大妻也。《元史》作也可,《兵志》作也可怯薛,谓第一怯薛也。”
(2).表数量。公制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藏语用于容量和地积: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 基本含义
- 形容极其吝啬,一点点也不肯给。
- 详细解释
- 成语“一克”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位非常吝啬的人,他连一克的东西也不舍得给别人。因此,“一克”成为了形容非常吝啬的人的成语。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不肯给别人任何东西的情况。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文学作品中。
- 故事起源
- 《韩非子·喻老》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吝啬的故事,其中就提到了“一克”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语 + 一克
- 例句
- 1. 他真是一克的人,从来不肯帮助别人。2. 这个商人非常吝啬,连一克的东西都不舍得给别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非常小气的人,手里只有一克东西,连一点点也不肯给别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其他成语,例如“一丝不苟”、“一毛不拔”等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一克的人,从来不和我们分享零食。2. 初中生:我朋友真是一克,连一本书都不愿意借给我。3. 高中生:这个老师非常一克,从来不给我们加分。4. 大学生:他是一个一克的人,连一点点的帮助都不愿意提供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