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反躬自责。《后汉书·郭太传》:“ 蘧瑗 、 颜回 尚不能无过,况其餘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 唐 常建 《赠三侍御》诗:“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宋宫十八朝演义》第二七回:“﹝ 宋太宗 ﹞念兹失德,是务责躬,永鉴前非,庶无二过。”
- 基本含义
- 自责、自我反省
- 详细解释
- 责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责”和“躬”。责指责任,躬指自己。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或责任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
- 使用场景
- 责躬常用于表达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或责任感到内疚、自责、懊悔,并且主动进行反思和改正的情景。可以用于各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反省和反思,也可以用于工作和学习中的自我批评和改进。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述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自己的行为正确,不需要通过命令或要求别人来达到目标;而如果一个人自己的行为不正确,即使有命令也无法完成。后来,这句话演变为成语“责躬”,用来形容人们对自身行为负责的精神。
- 词语结构
- 责躬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责”为动词,表示责任;“躬”为名词,表示自己。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 1. 他在事后对自己的疏忽深感责躬。2. 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进行责躬的反思和改进。3.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责躬的态度,不断追求进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责躬”与责任和自我反省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责备自己的过程中弯下腰,深感内疚和自责的样子,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责躬相关的成语,如“自责自省”、“自我反省”等。这些成语都与个人行为的反思和改进有关,可以帮助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管理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考试没考好,我感到很责躬。2. 初中生:我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我对自己的懒惰感到很责躬。3. 高中生:我没有好好准备考试,我对自己的不努力感到很责躬。4. 大学生:我没有认真对待实习工作,我对自己的马虎感到很责躬。5. 成年人:我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我对自己的粗心感到很责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