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钻木取火。 唐 谢观 《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木鐸罢循,乃灼燎於榆柳;桐花始发,赐新火於公卿。”参见“ 改火 ”。
- 基本含义
- 形容火烧得非常猛烈,也可比喻言辞犀利、批评严厉。
- 详细解释
- 灼燎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灼意为火烧,燎意为炙热。灼燎形容火势猛烈,火焰熊熊燃烧的样子。引申为形容言辞犀利,批评严厉的意思。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火势猛烈、批评言辞严厉的场合。也可用于描述某人对某个问题或者行为的严厉批评。
- 故事起源
- 灼燎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当时,淮阴侯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曾经向刘邦的亲信曹参发出了一封信,信中犀利地批评了刘邦的错误决策。曹参接到信后,对刘邦的错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用了“灼燎”一词来形容刘邦的错误决策犀利而严厉。从此,灼燎一词被广泛使用。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例句
- 1. 这场大火灼燎了整个森林。2. 他的言辞灼燎,批评得非常严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法记忆灼燎一词。可以想象一场大火猛烈燃烧的场景,火焰熊熊,烧得非常热,这样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记忆灼燎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含有“火”字的成语,如“火烧眉毛”、“火上加油”等,扩大词汇量,丰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大火灼燎了整个村庄。2. 初中生:他的言辞灼燎,批评得非常严厉。3. 高中生:这场战争灼燎了整个国家。4. 大学生:他的演讲言辞灼燎,震撼了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