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东方之夷有九种。”《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明 袁衮 《远游赋》:“昔 孔 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
(2).泛称少数民族。《书·旅獒》:“遂通道於九夷八蛮。” 孔 传:“九、八,言非一。”《文子·精诚》:“故 秦 楚 燕 魏 之歌,异声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 唐 李白 《明堂赋》:“九夷五狄顺方向而来奔。” 明 陆深 《传疑录》:“诸侯述职,於是乎布政。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
- 基本含义
- 指九个夷族,也泛指外族或敌对势力。
- 详细解释
- 九夷原指九个与中国相邻的夷族,包括东胡、南蛮、西戎、北狄、东夷、南夷、西夷、北夷和中央夷。后来,九夷泛指外族或敌对势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势力强大、威胁严重的外敌。
- 使用场景
- 九夷这个成语经常用于形容国家面临外部威胁时,表示对敌对势力的警惕和警告。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面临多重困难或挑战时,表示困难重重、形势严峻。
- 故事起源
- 九夷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在古代,中国周边存在着多个夷族,与中国发生过战争或冲突。九夷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描述了当时中国周边的外族势力。后来,九夷逐渐演变成成语,用来形容外敌的威胁。
- 词语结构
- 九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我们要警惕九夷,保卫国家的安全。2. 这个公司面临九夷,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挑战。
- 记忆技巧
- 记忆九夷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九”字与“敌”字相连,表示九个敌对势力。将“夷”字与“外”字相连,表示外族。通过与古代历史相关的故事和形象来理解九夷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了解九夷这个成语的具体背景和相关故事。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外族或敌对势力相关的成语,扩展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团结起来,共同对抗九夷,保卫我们的家园。2. 初中生:在国际竞争中,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抵御九夷的威胁。3. 高中生:面对九夷的挑战,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4.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勇敢面对九夷,为实现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