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ruò sàng kǎo bǐ ㄖㄨㄛˋ ㄙㄤˋ ㄎㄠˇ ㄅㄧˇ
若丧考妣(若喪考妣)
同“ 如丧考妣 ”。形容人悲伤得像死了父母一样。《后汉书·张纲传》:“ 婴 等縗杖,若丧考妣,朕甚愍焉!”
-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悲伤或者惊慌失措的样子。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遭遇悲伤或者意外事件时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的情绪非常低落或者失落。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故事讲述了当时的一位官员,因为父亲去世而感到非常悲伤和失落,整天神情恍惚,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他的同事们看到他这样,就形容他像丧失亲人一样,非常悲伤和失落,于是就有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成语由两个短语组成,若丧和考妣,分别表达了悲伤和失落的含义。
- 例句
-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若丧考妣地坐在那里,很长时间都无法平静下来。2. 她失去了亲人后,整个人都若丧考妣,无法再找回以前的快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与悲伤和失落的场景联系起来,比如想象自己失去亲人时的感受,或者想象一个人听到坏消息后的反应。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悲伤和失落相关的成语,比如伤心欲绝、泪如雨下等。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考试没考好,回家的路上若丧考妣的。初中生:听到班主任要开家长会的消息,他若丧考妣地走进了教室。高中生:他在比赛中失利后,整个人都若丧考妣,无法再恢复过来。大学生:经历了一场失败后,他若丧考妣地离开了学校,不愿再面对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