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忝颜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优秀或者高贵的人物时感到自愧不如,表达谦逊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自己的过失或不足时感到羞愧和自责。
- 例句
- 1. 他在领奖时忝颜低头,表示自己对他人的认可感到自愧不如。2. 面对老师的表扬,小明忝颜自愧,觉得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 基本含义
- 忝颜是指因感到自愧而不敢抬头或不敢与人对视的表情,也用来表示自愧不如。
- 基本解释
(1).犹言忍辱而厚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弟愚不才,忝颜偷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同盟会·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今有穷窶人聚而语,欲向富者告贷……及富者不以礼遇矣,而仍不能不忝颜相求,非某今日之谓乎?”
(2).指无耻而厚颜。 郭沫若 《断断集·屈原时代》:“他能够自沉是他‘行己有耻’,是他的人格过人,不像后世有好些文人一遇着威逼便忝颜事仇而歌功颂德。”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文化和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卑躬屈膝”、“顾影自怜”等,了解更多关于谦逊、自责和自我反省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表扬了小明的画,小明忝颜低头,觉得自己还要更努力才行。2. 初中生:面对考试成绩公布,小红忝颜自愧,因为她没有像同学们那样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在大学面试时,小王忝颜低头,表示自己对面试官的能力和经验感到自愧不如。
- 故事起源
- 忝颜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这部古代历史书籍中。据传,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子贡是个非常谦逊的人,他常常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忝颜。这个词语后来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优秀或高贵之人时的谦逊态度。
-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这个成语,可以联想成“天烟”。想象在天空中飘浮着一缕烟雾,人们因为自愧不如而低下头,形成了忝颜的场景。
- 词语结构
- 忝颜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忝意为自愧,颜意为脸面。这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形象地表达了自愧不如的心情。
- 详细解释
- 忝颜源自古代礼仪,当人们遇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或者受到别人的表扬时,会自觉地低下头或者避开目光以示谦逊。这种行为体现了尊重和谦逊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自愧不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