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仪表、行为举止符合规范,有一定的素养和修养。
- 例句
- 1. 他的穿着打扮非常像法,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2. 这个学生的行为举止都很像法,非常得体。
- 基本含义
- 像样、有规矩
- 基本解释
佛教语。正、像、末“三时”之一。谓佛去世久远,与“正法”相似的佛法。其时道化讹替,虽有教有行而无证果者。“像法”的时限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佛去世五百年后的一千年之间。见《大集经》。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析旷劫之微言,説像法之微旨。”《旧唐书·高祖纪》:“自 觉王 迁谢,像法流行,末代陵迟,渐以亏滥。”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像法修明,緇徒整戢。”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晚 唐 以还,像法渐谢,则有斥经论用 曹溪 者,则有祖 曹溪 并失夫 曹溪 之解行者,愈降愈滥,愈诞愈易。”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规范、修养相关的成语,如“有礼貌”、“有教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像法穿校服,不能随便穿衣服。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像法对待学习,不能偷懒。3. 高中生:参加面试时,要像法地回答面试官的问题,展现自己的优势。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有像法的行为举止,代表着学校的形象。5. 成年人:在社交场合中,我们要像法地与人交往,不失礼仪。
- 故事起源
- 《论语·子罕篇》中有一则故事:“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的弟子子罕问孔子什么是好处,孔子回答说好处就是遵守天命和做好人。又问什么是好人,孔子回答说好人就是有礼、有义、有道德的人。后来,人们用“像法”来形容符合规范、合乎规矩的事物。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像法”与“象征法律规范”的意思联系起来,形象地理解成符合法律规定的样子。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像”和名词“法”组成。
- 详细解释
- 指事物外形符合规定、规矩,具备一定的品质和标准。形容符合要求,合乎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