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或者形容人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
- 例句
- 1. 他们只看到事情的一部分,根本就是盲人摸象。2. 你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要全面了解问题,不要像盲人摸象一样。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只看到局部,不能全面了解事物的真相。
- 基本解释
◎ 盲人 mángrén
[blind person] 失去视力的人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世说新语·排调》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认识局限相关的成语,如井底之蛙、亡羊补牢等。这些成语都带有警示意味,提醒人们要拓宽视野,全面了解事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只看到了游戏的乐趣,却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真是盲人摸象。2. 初中生:政府发起的环保活动只是一时的,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就像盲人摸象一样。3. 高中生:他们只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好处,却忽视了环境问题,简直就是盲人摸象。4. 大学生:在研究问题时,要全面了解各种观点,不要陷入盲人摸象的局限。
- 故事起源
- 盲人摸象的故事出自古代印度的一本佛经《婆罗门僧伽耶经》。故事中,国王请来了一群盲人,让他们去摸一只大象。每个盲人只能摸到大象的一部分,但由于没有全面了解大象的形态,每个人对大象的描述都不同,从而引发了争论。这个故事寓意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难全面了解事物的真相。
- 英文翻译
1.blind person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盲人摸象的故事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盲人摸象的场景,每个盲人只能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无法全面了解大象的真相,从而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盲人摸象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由两个词组成。
- 详细解释
失去视力的人。俗称“瞎子”。亦喻胡涂、不明事理的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 ﹞乃错认 李公子 ,明珠美玉,投於盲人,以致恩变为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是 西施 之美,不特有目者赞之,盲人亦能赞之矣。” 孙犁 《澹定集·答吴泰昌问》:“但是那篇小说题目我忘记了,内容记得是写一家盲人的不幸。”
- 近义词
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