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栗子的一种。又名茅栗、柯栗。 南朝 陈 沉炯 《十二属诗》:“猴栗羞芳果,鷄跖引清杯。”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 李卫公 一夕 甘子园 会客,盘中有猴栗,无味。”参阅 明 毛晋 《毛诗陆疏广要》卷二。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行为举止狡猾、狡诈。
- 详细解释
- 猴栗是由“猴子”和“栗子”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猴子是聪明、机灵的动物,而栗子外表坚硬,内里饱满,象征着狡诈、狡猾。因此,猴栗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狡猾、狡诈。
- 使用场景
- 猴栗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不诚实、不可信赖,常常用于贬义。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友好,但实际上心机深沉、阴险狡诈的人时,可以用猴栗来形容他。
- 故事起源
- 关于猴栗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一只猴子喜欢偷别人的东西。有一天,它看到了一个栗子,就想把它偷走。它想了一个办法,先用一根棍子将栗子从树上打下来,然后又用一块石头将栗子砸开,吃掉里面的果肉。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猴子狡猾的行为,从而衍生出了成语“猴栗”。
- 词语结构
- 猴栗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猴”表示狡猾、狡诈,名词“栗”表示栗子。
- 例句
- 1. 他的行为举止总是让人感到猴栗,无法相信他的话。2. 这个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友好,但实际上心机很深,是个猴栗之辈。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猴栗”。想象一个猴子拿着一个栗子,它狡猾地偷偷摸摸地吃掉了栗子里面的果肉,这样就能够记住“猴栗”表示狡猾、狡诈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猴栗”相关的成语,例如“猴头猴脑”、“猴子捞月”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成语的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像猴栗一样狡猾,我们不能相信他。2. 初中生:那个同学总是用猴栗的方式来欺骗别人,大家都很讨厌他。3. 高中生:这个政客的手段狡诈如猴栗,能够蒙骗大众。4. 大学生:在商场竞争中,要小心那些猴栗的商人,他们往往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