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三谏的词语解释
三谏的意思
拼音:sān jiàn    注音:ㄙㄢ ㄐㄧㄢˋ
基本解释

(1).三次劝谏。见“ 三諫之义 ”。
(2).三个谏官。指 宋 代 吴昌裔 、 徐清叟 、 杜范 。《宋史·吴昌裔传》:“ 吴昌裔 与 徐清叟 、 杜范 一日并入臺,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采,为《至和三諫诗》以侈之。”
(3).三个谏官。
(4).三个谏官。指 明 代 吴之佳 、 叶初春 、 张栋 。见《明史·吴之佳传》。

基本含义
指忠诚直言劝谏君主,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君主的权益。
详细解释
三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源自《史记·韩长孺列传》。它是指臣子对君主三次忠言劝谏,以帮助君主纠正错误、改进政策,并维护国家和君主的利益。三谏是一种以忠诚和正直为核心的行为,体现了臣子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责任。
使用场景
三谏常用于描述对上级进行劝谏、提出建议的情境,也可以用于形容对错误决策或不当行为进行指正和劝导的场合。
故事起源
三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传说中,韩长孺是中国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臣子,他忠于国家,勇于直言。当时,赵国君主犯了错误决策,韩长孺三次劝谏君主,但都未被采纳。最终,赵国遭受了失败和灾难,而韩长孺也因为坚持忠言而被迫离开朝廷。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三谏”的象征。
词语结构
三谏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三”和“谏”。其中,“三”表示次数的多少,表示三次;“谏”表示劝谏、规劝。
例句
1. 他三谏不听,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2. 在历史上,有很多忠臣为了国家三谏不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三谏”记忆为“三次劝谏”,并结合故事起源来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了解更多关于忠诚、责任和劝谏的故事和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三谏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偷懒。2. 初中生:学生会代表三谏校长,提出改善学校环境的建议。3. 高中生:作为班长,我三谏同学们要遵守校规,保持良好的纪律。4. 大学生:社团成员三谏社长,希望能够举办更多有意义的活动。
(0)
诗文中出现“三谏”的诗词

绝笔诗

君王慧性被奸迷,妾曾三谏触闱墀。

不能死守身先遁,致令钟移社稷墟。

(0)

赠杨太洪左沧屿周自岐三台谏

御笔新除三谏官,一时朝野竞相欢。

当年流落丹心在,自古忠良得路难。

必有谋猷裨帝右,直须风采动朝端。

世间万事皆尘土,留取功名久远看。

(0)

贬官泰州出城作

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痛主忧。

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

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

惟有恋恩终不改,半程犹自望城楼。

(0)

太湖诗·其五游毛公坛

却上南山路,松行俨如庑。

松根碍幽径,孱颜不能斧。

摆履跨乱云,侧中蹲怪树。

三休且半日,始到毛公坞。

两水合一涧,潨崖却为浦。

相敌百千戟,共擂十万鼓。

喷散日月精,射破神仙府。

唯愁绝地脉,又恐折天柱。

一窥耳目眩,耳听云发竖。

次到鍊丹井,井干翳宿莽。

下有蕊刚丹,勺之百疾愈。

凝于白獭髓,湛似桐马乳。

黄露醒齿牙,碧黏甘肺腑。

桧异松复怪,枯疏互撑拄。

乾蛟一百丈,髐然半天舞。

下有毛公坛,坛方不盈亩。

当时云龙篆,一片苔藓古。

时时仙禽来,忽忽祥烟聚。

我爱周息元,忽起应明主。

三谏却归来,回头唾圭组。

伊余何不幸,斯人不复睹。

如何大开口,与世争枯腐。

将山待夸娥,以肉投䝟貐。

歘坐侵桂阴,不知已与午。

兹地足灵境,他年终结宇。

敢道万石君,轻于一丝缕。

(0)

溪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

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

一言寤主宁复听,三谏不从归去来。

落日长安道,秋槐满地花。

(0)

喜欧阳永叔余安道王仲仪除谏官

御笔新除三谏官,士民千口尽相欢。

昔时流落丹心在,自古忠贤得路难。

好竭谋猷居帝右,直须风采动朝端。

人生万事皆尘土,惟是功名永远看。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