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武冠。《后汉书·崔駰传》:“ 钧 ( 崔钧 )时为虎賁中郎将,服武弁,戴鶡尾。” 唐 韩翃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诗:“两年戴武弁,趋侍 明光殿 。” 清 赵翼 《纪梦》诗:“閲罢邸抄正午倦,忽梦迁官戴武弁。”
(2).武官。 唐 储光羲 《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诗:“ 剑关 掉鞅归,武弁朝 建章 。”《明史·熹宗纪》:“国家文武并用,顷承平日久,视武弁不啻奴隶,致令豪杰解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你文官一途虽然做不得,但是武弁一路还不妨事。”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八:“他也谦逊着,说他只是一介武弁,只晓得服从上官命令。”
- 基本含义
- 指军队中勇猛善战的将领。
- 详细解释
- 武弁是由“武”和“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武”指武力、战争,表示勇猛善战;“弁”指军师、将领,表示指挥作战的能力。武弁形容一个人在军队中具备勇猛善战的能力,同时也具备指挥作战的才能。
- 使用场景
- 武弁常用来形容军事领域中的将领,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领域中具备决断力和指挥才能的人。
- 故事起源
- 武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王济传》中。故事讲述了晋朝时期,王济在平定叛乱时表现出色,被称为“武弁”。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用来形容勇猛善战的将领。
- 词语结构
- 武弁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是一位真正的武弁,不仅勇猛善战,还善于指挥作战。2. 这位将军以其武弁的形象在军队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武”字和“弁”字分开记忆,将“武”字与勇猛善战联系在一起,将“弁”字与指挥才能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军事、历史相关的成语和知识,加深对武弁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武弁,每次参加体育比赛都能带领我们取得胜利。2. 初中生:这位将军是历史上有名的武弁,他的勇猛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培养自己成为一名能够承担重任的武弁。4. 大学生: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真正的武弁气质,成为了军队中备受尊敬的将领。